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车间”科普课,多多益善

张冬梅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有一个“21世纪车间”,这个“车间”有些特别,没有机床和设备,只有讲台和教具。“车间主任”也不是工人,而是一名小学老师。从2020年开始,陈少华就在这里,开启了他的科普公益课。(9月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21世纪车间”之所以受到关注,关键在两点。一是“车间”变课堂。“我就感觉特别好玩,学中玩,玩中学”,有上过课的孩子如是评价道。“车间”里的科普公益课,既能锻炼动手能力也能学习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孩子喜欢,也“圈粉”了许多家长。如此科普课,多多益善。

  不止如此,近年来,劳动教育课开到田间地头、工厂办进校园、课堂设到企业,教学实践场景愈加多元、触角不断延伸,令人欣喜。就拿科普来说,相比于口头上的说教,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自体验,效果岂不更好?教学不拘泥于形式,以育人为导向,以实效为标准,瞄准需求、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把路走宽。

  二是老师自掏腰包。据报道,为了给周边社区的孩子们上好科普公益课,陈少华自掏腰包,购买工具、器材,自己制作教具,两年多时间里他已经为此花费了十几万元。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善举,值得点赞。

  但也要看到,个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将视野拉宽,为教学创新提供更多支持,让教育活力不断释放,还需要更多力量参与,形成社会合力。一场公益接力正在上演——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21世纪车间”的公益团队,不少爱心人士给车间捐款,来减轻陈少华的经济压力。甚至还有学生想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让陈老师多准备一点教学材料,让更多人能上到这门科普课。这或许就是陈少华在采访中所说的“从内心焕发出我要反哺社会的爱心”。

  向善的种子种出向阳的花。让闪光的老师拥有更大舞台,让鲜活的课堂创造更多可能,教学创新之花才能越开越美。               (张冬梅)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广告
   第A4版: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5版: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6版:评论
   第A7版:非凡十年 广州答卷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穗月留声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13版:大湾区观察
   第A14版:经济
   第A15版:视觉
   第A16版:体育·广东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5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6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7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8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专利授权加速,保护创新更给力
“数字屏”莫成“数字墙”
农民参缴公积金意义不容小觑
不妨将私设“景点”转正
“车间”科普课,多多益善
深化改革让院士称号更纯粹
快递怎么收,消费者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