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不负茶滋味

  苏州人爱喝茶,苏州茶楼的风景甚是漂亮。

  在园林的茶楼里喝茶,靠窗而坐,便能看到对面的假山、曲桥、乳鱼亭……如一卷国画美轮美奂摊开在面前;在老街茶楼上喝茶,弦琶琮铮不绝于耳,推开窗户,满街景色,尽收眼底;在山坞茶楼里喝茶,在远离尘世的山村,看满山花木笼罩在一方淡淡雾霭中若隐若现,此时,看山有色,饮茶有味。人的心情也变得漂亮起来。把茶喝透了,彼此的心结也就打通了。话越说越投机,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前嫌尽释、握手言欢……

  家乡人极爱喝茶,我们祖孙三代也离不开茶。

  我的祖父生前是一天也离不开茶的。在外忙活了一天,回到家中,便一头扎进书斋,半坐半躺在藤椅上。一盏清茶、一卷好书,不知不觉中,倦意渐消,这大概是他一天中最为惬意的时光。彼时,祖父是一家知名布行的“大当家”,手头阔绰,喝的是家乡特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贡茶碧螺春,洞庭碧螺的茶芽非常细嫩,观之“铜丝条,螺旋形,白毫显露,银绿隐翠”,且“其贵如珍,不可多得”。捏一小撮,开水冲下去,毛乎乎的“绒茶”蜷曲在热水里,芽叶徐徐舒展,似白云翻滚,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鼻,啜一口,舌底生津,饮后回甜无穷。

  惜乎,好景不长。到了他的后半生,从深宅大院搬到了土墙茅屋,从珍馐佳肴到清汤白饭,手头拮据起来,祖父坚持“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只是,昂贵的“绒茶”碧螺换成了廉价的“粗茶”炒青。祖父每天下地干农活,都会事先烧好一壶开水,然后抓上一撮茶叶,扔在壶里,父亲说,整间屋子都弥漫着清凉凉的茶香。

  炙热的七月,一天正午,邻家小哥急匆匆找到父亲:快,快,你爹不行了!父亲丢下书本,飞奔到田头,看见祖父直挺挺躺在地上,在村民帮助下,合力将祖父抬到阴凉大树底下,父亲拼命打扇子,累到快虚脱,祖父方才微微睁开双目。父亲提起茶壶,将茶水缓缓灌下去,见祖父脸上回了血色,父亲这才长舒一口气。

  到了夜间,祖父敦促子女们背诵诗文和单词,半分也不敢懈怠。孩子们到底年轻贪睡,一到点就连连打哈欠。于是,祖父烧上一壶酽酽的浓茶。孩子们喝完后,须臾间,精神抖擞,挑灯夜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后来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国一流大学。

  自我有记忆起,印象中父亲也是极爱喝茶的,几乎每天茶杯不离手,不管读书看报,抑或干家务活。杯中之叶粗实肥茂,大概唤作“顶谷大方”。

  怀着十二分的好奇心,有一次趁他不注意,我端起茶杯,“咕咚咕咚”连喝数口,涩得直吐舌头。父亲说:小孩子不能喝老浓茶,夜里要睡不着觉。他从茶叶罐里取几根新茶泡在玻璃杯中,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直至水呈青绿色,我小心翼翼啜一小口,虽入口微涩,细细回味,却别有一股清香沁入心脾,一杯下肚,余香绕喉,直透肺腑。

  我喝上了茶,便不再碰果汁、可乐等饮料,有事无事总会习惯性地泡上一杯茶。从少年时读书到成年后码字,茶,越泡越淡;手稿,却越叠越厚,一篇篇文章,就是在茶水里泡出来的。

  人生如茶,豁达开怀。

  (申功晶)

 
     标题导航
~~~“广东歌舞剧院专场演出”登陆广东艺术剧院
~~~373家分会场等您“寻宝”
~~~
~~~
~~~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国内
   第A6版:都市新闻
   第A7版:文娱·闲情
   第A8版:体育
省歌精品“剧超所值”
2022南国书香节8月19日开幕
沈周名作《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亮相广州
关于密码
无须恨晚
不负茶滋味
名家金句
花卉四屏之绣球花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