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初次见面颇有眼缘,随后即是一番畅聊,共同的出身和经历,一样的追求和爱好,相似的处境和心情,一拍即合,让我们萌生一种强烈的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起吃饭喝酒,一起聊天讨论,互相鼓励肯定,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朋友找对了,这个兄弟认定了。
只因相识晚了,好不容易认识了,为了不“失去”对方,为了能够更好、更长久地相处,心照不宣地掩盖自己的缺点,尽力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以此得到对方更大的肯定与认可。
从此种层面看来,相见恨晚成了噱头,成了彼此惺惺相惜的一个借口。
好在都是成年人,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在一次酒局上,半斤酒下肚,两兄弟推心置腹,做了一次深刻的检讨。已然不惑的男人,在一个“相见恨晚”的兄弟、朋友面前伪装和掩饰,是一件很累的事。不能坦荡面对,不能真性情相交,不能赤裸裸舒展地做自己,相见恨晚又如何?泛泛之交才当如此。
真正的相见恨晚应当在成为知交之后,知道你所有的糗事与缺点,知道你的软肋在哪里,知道你心里最想要什么,知道你的底线,最重要的是能发现你身上别人发现不了的闪光点,对你鲜为人知的可贵之处了如指掌深信不疑,吵过、闹过甚至说过要绝交、誓死不相往来,却因一个物件、一段回忆、一种情绪、一句歌词、一个相似的背影而泪流满面,相互不计前嫌和好如初。
相见恨晚只是一种感觉,只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和对的环境中遇上了对的人,而那一切的“对”应当全部归功于你之前的阅历和经验。假如让你们在十年之前相识,可能也会交往,但可能会沦为一个用来消遣的朋友;如果在十五年之前相识,可能只是握个手,寒暄一两句,再无交集;如果在二十年之前相遇,谁敢保证会不会因为对方的一身穿戴或者一句话就让你心生厌恶,大打出手也不无可能。
相见恨晚到底“晚”在哪里?如果是以上几种情况的话,你还认为晚了吗?
无须恨晚,这已是最好的时间。两条陌生的人生轨迹在此相交,之前各自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意气相投,因果缘分,永远不晚,只需珍惜。
(尚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