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为“菜”立法 “烹”香“广东味道”

  近日,《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下称“条例”)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初审,拟将广东推进“粤菜师傅”工程中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上升固化为法规条文,并规范解决粤菜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全国率先就推动地方菜发展探索立法,进一步助力就业创业和乡村振兴。(7月28日《南方日报》)

  每逢提起粤菜,相信不少人都会食指大动。作为岭南文化乃至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名片之一,粤菜既传承了中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风格,又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形成菜式繁多、烹调考究、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无论是广府菜、潮州菜还是客家菜,总有一款令你“食过返寻味”。

  然而,粤菜虽历史悠久,菜式丰富、品类多样,但多也有多的烦恼。比如,在当前粤菜发展中,对品牌建设和保护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传统技艺传承创新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在推进“粤菜师傅”工程中也有一些工作亟待完善。同时,预制菜产业发展、餐饮企业业态创新等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为更好地发展传承粤菜,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的重点难点问题,是本次广东为“菜”立法的主要目的之一。

  为“菜”立法,赋能是重点。粤菜产业并非单一的餐饮产业。正如“食在广州”这一金字招牌的背后,除了美食之外,不仅联结着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而且也涵盖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互联网服务等新兴产业。这些都能综合地展现一个城市的产业优势和自身魅力。可见,以“粤菜”赋能,将能带动众多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也是本次条例的重点,如推动粤菜特色集聚区建设、加强发展餐饮领军企业、统筹规划粤菜美食与文化旅游发展、培育预制菜知名品牌和示范企业等,为粤菜产业有序发展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不单是为“菜”立法,也是为“人”立法。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粤菜产业要做大做强,粤菜文化要传承创新,归根结底还是靠“人”去推动落实。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促成人才涌动的良好局面,需要通过立法立规来形成示范效应。另外,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也需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对此,条例在人才培养方面拟提出加强多层次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粤菜师傅”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推进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衔接、组织星级“粤菜师傅”评选活动等,以弥补粤菜产业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

  粤菜“小切口”,民生“大课题”。围绕粤菜发展开展立法,看似民生小事,实则牵动全身。从职业教育到就业创业,从乡村振兴再到文化传承。一道“粤菜”竟能“烹”出如此之多的民生实事。显然,广东这一开创性的立法新举措,具有重要探索意义,值得深挖。

  当然,如同做好一道菜要“有镬气”,要在食材顺序与猛火快炒之间的微妙平衡中找到美味“密码”。为“菜”立法也要充分吸纳并平衡好各方的意见建议,为推进粤菜发展找到关键支点。正如广东创新“1+N”模式推进省市协同立法。善立良法、找对味,自然能“烹”香“广东味道”。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3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娱·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领悟“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义
为“菜”立法 “烹”香“广东味道”
奇葩证明
规范陪诊行业,“临时家属”才更靠谱
擦亮野鸡大学“照妖镜”
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