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智能车以“多屏”“大屏”为潮,车主和专家有话说:

屏幕多多,实用少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些车型的中控大屏相当“浮夸”。
一汽红旗H9:“我有5块屏幕:配置仪表+中控+副驾娱乐+2个后排娱乐+HUD。” (设计对白)
理想L9:“我也有5块屏幕,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后座娱乐屏均为15.7英寸的车规级OLED屏幕。” (设计对白)
高合汽车:“呵呵,我有9块屏幕,14.6英寸的仪表盘,16.9英寸的中控屏,以及19.9英寸的大屏,以及流媒体后视镜,主/副驾电子外后视镜显示屏,前后门饰板触屏。” (设计对白)
沙龙机甲龙:“你们都得往后靠靠,小弟我有18块屏幕,0.25 英寸仪表盘、27 英寸4K中控屏、25 英寸范围的抬头显示屏、2个1.6英寸Touchbar、2个后排电容触控屏,尾部还搭载了外显屏技术。” (设计对白)

  刷新键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莉(除署名外)

  通过车内大屏,一键启动新车“酷炫”对开门,编程让前大灯向其他车“抛媚眼”……7月20日,某款国产车发布了其一系列新潮的智能功能。智能电动化浪潮袭来,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于车内K歌、遥控泊车、指纹识别等看上去“科技感”十足的功能,不过,这里面不少“新潮”功能却被消费者认为“鸡肋”。

  近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更发声:“坚决反对汽车里面有很多屏(幕)。”这引发业内热议。多名产业专家向全媒体记者表示,在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汽车发展趋势中,产品更应实事求是,在功能、安全上“能打”才是关键。

  现象:新款智能车以“屏多”为潮

  车载屏幕的扩大化,正成为智能车的“新潮流”。有的新车中控屏幕长达1米,甚至后排座椅也装上了多个“娱乐屏”。最近,理想推出一款售价40多万元的智能汽车,前后排共拥有5块屏幕,多屏交互成为该车卖点之一。无独有偶,此前上市的一款售价高达60多万元的高合品牌智能车,车内大大小小屏幕更多达九块,仅驾驶舱就分别有14.6英寸的仪表盘、16.9英寸的中控屏以及19.9英寸的大屏。相比之下,一度让人们发现“屏幕将引领智能车潮流”的特斯拉Model S,其屏幕也仅仅是17英寸而已。

  佐思研究所在《2021年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行业研究报告》中调研指出,车载显示大屏化、多屏化已成为趋势,高端车型搭载4个以上的车载显示屏已是常事。

  对此现象,何小鹏近日在受访时公开指出:“(多个屏幕)在投入产出比上没太大价值”,他指出,“车内屏幕多了,会影响车辆的功耗、续航等。”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看法。“这些屏幕虽然能满足更多娱乐需求,但可能会影响出行安全,还会增加功耗。”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顾志军指出,如果要支撑副驾娱乐屏、后舱娱乐屏等诸多屏幕,则需要更耗电,牺牲掉一定的续航里程。他指出,前几年拜腾研发的一款车内巨型屏幕尺寸更是达到49英寸,横跨整个中控台,一度被看作是“沉浸式座舱样板”。但事实上,新车后来“难产”,原因之一就是这块大屏幕的功耗及安全性无法达到平衡。

  分析:多屏功能抬高车型成本

  市场研究公司Omida的数据显示,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中控显示器装配率将达到90%,仪表盘显示器也将向液晶仪表盘靠拢。不过,随着汽车智能化应运而生的诸多科技配置,却正成为车主的“鸡肋”。有车友告诉记者,智能车制造商在销售汽车时,总会宣传其所配备的科技配置“多么丰富”,但真正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大部分功能使用率极低。多位车友表示,买车主要用来通勤,车内时间有限,功能够用就好,“不想为一些‘鸡肋’的科技配置买单。”

  “汽车智能化配置‘过剩’是当下的一个明显现象,部分主机厂通过堆叠所谓智能配置,抬高了车的身价。”顾志军说,本末倒置的花哨功能,既不利于安全,又提高造车成本。

  J.D.Power的《2021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研究显示,45%的车主从不使用某些配置,被抱怨最多的十项技术配置中,流媒体后视镜、远程泊车和指纹识别,均被指“体验不好”。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会专家指出,汽车品牌不应夸大配置,并让消费者为多余的功能“强制”买单,唯有让“产品能打”才是品牌持续发展胜出的关键。

  专家建言:座舱功能性应放首位

  诚然,智能互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一样,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发展机遇。尤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在抓住“互联网+”的新商机,依靠智能汽车的高科技,实现“弯道超车”的新突破。但在新赛道的竞速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车企不应偏离造车初心,在汽车智能化、电气化快速发展中,应将更多精力放在抓住核心技术、回归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功能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智慧车联产业生态联盟副秘书长韩昭认为,座舱体验的本质是围绕用户的需求出发,从单点向场景化发展,座舱功能性应放首位,摒弃华而不实的做法,专注做工、性能、安全。

  “毫无疑问,已经有越来越多玩家进入了智能化赛场,但对汽车厂商来说,越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就越需要回归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本身。”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也认为,车企应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用户最有需求的领域,同时专注于提升先进技术配置的感知质量和使用体验,方能在智能化新赛场赢得一席之地。

  遥控泊车

  实用性:★★

  多款热门智能车的车主告诉记者,如遥控泊车、一键泊车等类似功能,很多车主基本没怎么用。“在一般的大城市,有车位赶紧就开过去了,谁有时间下车,再慢慢遥控?”去年入手了一台智能新能源车型的林先生如是说。

  车内编程控制大灯闪烁

  实用性:★★

  有媒体把此功能解读为拓展“社交”,甚至形象地表述为“抛媚眼”,但真在路上用,会不会被认为是在“挑衅”呢?

  指纹识别

  实用性:★★

  有无钥匙启动和一键启动,还要再加“指纹识别”吗?万一失灵了怎么办?

  车上看视频

  实用性:★

  谁还专门停下车看个连续剧,看到关键处就得重新开车?

  车上K歌

  实用性:★

  车上K歌功能常被消费者质疑让车内环境太吵,影响司机驾驶,甚少使用。

 
     标题导航
广州出大招保障汽车供应链稳定 业内人士认为系列举措顺应新形势、助推新格局~~~
智能车以“多屏”“大屏”为潮,车主和专家有话说:~~~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9版:国内·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视觉
   第A13版:体育
   第A14版:文化
   第A15版:闲情
   第A16版:深锐周刊
   第A17版:都市新闻
   第A18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A19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20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第JMA17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时光计
   第SS3版:调色板
   第SS4版:专页
供应链从“效率”到“弹性”转变
屏幕多多,实用少少
双积分优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