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入夏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雪糕等冷冻饮品的监管,进一步加大对雪糕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和雪糕产品的监督抽检力度。据初步统计,2022年上半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组织监督抽检3137批次雪糕产品,检出不合格样品15批次。检验项目包括蛋白质、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7月17日《羊城晚报》)
这则消息虽然涉及的雪糕产品不少,但最不起眼的小布丁雪糕,却意外引发热议。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也纷纷出面澄清:这次不合格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与“伊利小布丁”和“伊利大布丁”等产品并非同一品牌产品。
据报道,该品牌小布丁雪糕不合格,是因为被检出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而之所以引发网友热议,原因之一就是,不少网友认为“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确实不符合食品标准,但建议与其他雪糕品牌的阿斯巴甜、大肠菌群等不合格情况进行合理区分。引发热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单价5毛钱的小布丁,勾起了不少人的童年记忆。其实,消费者购买雪糕往往不在于营养丰富、不在于品位奢华,而在于消暑解渴。哪怕仅是冰棍,只要价格合适,就会受到广泛欢迎、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最近引起争议的“雪糕刺客”现象,导致民众对雪糕的价格突然变得敏感。为便宜雪糕“抱不平”,其实正是价格敏感的一种体现。民众珍惜那些仍然坚守平价的雪糕产品,正是表达对雪糕价格回归理性的期待。
小布丁因一次质量抽检而得到网友关注、热议,是社会情绪的反映。读懂民众看待雪糕产品的独特视角和特别感受,有利于更新雪糕监管的方式与内容,使雪糕具有更放心的质量和更亲民的价格,在酷热难耐的当前,为民众带来一份可以放心的清凉。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