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善治餐饮油烟,最抚凡人心

  俗话说“食在广州”。然而,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却困扰着不少市民和食客。怎么解决这些难题?近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组织省人大代表就《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开展专题调研。经过实地调研和座谈研讨,代表们纷纷提出立法建议。(7月17日《羊城晚报》)

  早在2013年,广州便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地方政府规章,开展餐饮场所污染防治。如今,环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镇街执法综合改革的推进,以及餐饮外卖业态的兴起,对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管理机制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把《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修订升格为制定地方性法规《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并列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的正式项目,已成水到渠成之事。

  随着立法的“升格”,公众对治理效能会有更高的期待。从媒体披露的“规定草案”亮点来看,推进城市餐饮油烟污染治理体现出不少新特点。一方面是把“眼光放长远”。油烟污染的防控,通常是从“测”和“治”两个环节入手。譬如,推进在线监测,精准掌握污染情况;安装更高效的净化设备,减少餐饮业油烟污染物排放。然而,在此过程中,以往在全链条治理方面仍存短板,源头治理的科学性仍显不足。而按照“规定草案”的指引,广州将有序推进餐饮场所与居民住宅楼分离,建立餐饮场所选址指引制度,引导餐饮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城市规划布局更科学,餐饮企业对发展环境的预期更稳定,无疑会为城市油烟污染治理增添助力。

  另一方面是“服务沉下去”。有人说,服务是最好的治理。此话放在治理油烟的领域,依然适用。依照“规定草案”,开设餐饮场所须遵从选址要求。在居民住宅楼、未设立配套规划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等场所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是被明确禁止的。同时,“规定草案”明确各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餐饮场所选址清单,并面向社会广而告之——这实际上是把“事后监管”转变为一种“事前服务”。而且,广州还将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餐饮场所选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餐饮场所选址清单。如此一来,基层治理中群众的舒适度改善了,相关举措的群众支持度得以提升,治理效能势必也得到提升。

  期待随着相关立法、执法、普法工作的推进,治理“舌尖上”的油烟将不再是难题。城市的人间“烟火气”也将被妥妥地装上一道“安全阀”。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大树底下听古仔11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国际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A16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赋能文化软实力
善治餐饮油烟,最抚凡人心
一周声音
微评
“指驴为马?”
运动与“网红”最好莫贴太近
赤脚追光,用坚毅“聆听”梦想
研学旅行亟须行业标准“壮行”
“小布丁”引发热议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