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信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章程)小学、初中招生高峰期又来了,为了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想托关系、花钱买学位,但教育是讲公平讲诚信的,轻信所谓的“花钱就能上”“内部有指标”等说法很可能上当。近日,广州法院就审结了一起有关包办入学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
2021年4月、5月,镁某公司与骏某公司先后签订协议和补充协议,约定由镁某公司办理骏某公司职工子女林某2021年9月入读广州市黄埔区某实验学校事宜,服务费总金额22万元,合同保证金15万元。若镁某公司未能办成,则于当年9月1日前支付双倍保证金数额的赔偿金,并退回已交的22万元服务费。而按照正常流程,林某应选择电脑派位方式入读该学校。
林某母亲刘某与镁某公司法定代表人肖某2021年4月8日至8月18日的聊天记录显示,肖某多次表示林某已经入围、学位已定等。同年8月24日,镁某公司未能完成合同委托事项。后镁某公司将收取的22万元退还给骏某公司。
骏某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镁某公司支付赔偿金15万元和学费差额补偿40.5万元。
法院认为,骏某公司与镁某公司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及补充协议,企图通过托人情、找关系等不正当手段办理相关入学手续,损害其他学生公平入学的权利,扰乱了国家义务教育招生秩序,有损社会公共利益,明显有违公序良俗,有违法律规定,应属无效。由于双方的协议无效,有关违约金的约定亦归于无效,骏某公司主张镁某公司赔偿学费差额补偿的请求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
经办法官提醒,案件中,镁某公司的行为在违法之余还明显有违诚信,有违商业道德,有关机构及个人均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