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审评通过47个创新药,再创历史新高。”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指出。这份针对我国药品注册审评的报告提出结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6月22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资本赋能等多重助力下,我国医药创新研发进入快车道。原来一年或者几年才获批1种新药,2018年至2020年,本土药企研发上市的一类新药分别达到了10个、12个和15个,2021年更是创出47个的新高。
不过,在创新药蓬勃发展的同时,却一直存在着部分新药研发同质化严重的隐忧。国内创新药企大多采用Fast-follow策略,即国外研发出什么新药,国内企业迅速跟进,研发与该药物具有相同靶点和作用机制的药物。这一创新策略在创新药发展初期的确有合理之处,对于患者和药企是双赢。一方面,对患者而言,过去创新药大多是进口药,经济负担较重,而随着国内药企研发的同类新药陆续上市,快速降低了药价,让更多患者能够用得起创新药。另一方面,对药企来说,研发成本低,研发周期短,成功率高,可以快速收回成本实现盈利。
正是因为这样,反而加剧了创新药的同质化竞争。以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为例,截至去年11月,国内已有6款国产PD-1获批上市,还有3款处于报产阶段的产品。虽然竞争激烈,后面排队的依然不少。
创新就是要不走寻常路,要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如果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还谈何创新?拒绝同质化,不仅是医药产业创新的内在需求,更重要的是,创新药的价值就在于其稀缺性和独家性,同质化药物扎堆,未必就具有市场前景。
医药产业创新,要拒绝同质化,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促进创新药研发走向良性循环?一是要政策扶一把,要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引导和支持药企在新技术、新靶点、新机制方面开展创新,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好药以及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临床急需药品等研发创新。二是要坚持市场导向,让真正的创新药受到保护,加快上市,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