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直播平台掀起一阵“戏曲热”,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直播、短视频、线上互动,与传统戏曲艺术重逢。一位戏曲演员表示:“我演了45年的戏,每年按100多场、每场2000名观众算,45年就是1000多万观众。可我直播两个多月里就有超两亿人观看,抵我演一辈子的戏。”(5月17日《光明日报》)
世事如轮,循环往复。谁也料想不到,戏曲再度与打赏结缘——戏曲演员网上认真直播,粉丝开心打赏,皆大欢喜。旧时戏班的收入,除了戏金、戏票之外,雇主或戏迷打赏也是重要来源。有些时候,雇主就在戏台一侧挂着一串赏金,当台上演员演到精彩之处(如武戏、哭戏),台下观众叫好声不停时,雇主就会燃放一串鞭炮,取下一个红包,打赏给台上的主演。这一场景,今天再度重现,只不过载体、形式、手段有所不同,本质上都是对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的一种正向激励。
直播打赏与传统戏曲“相亲相爱”,给了传统戏曲艺术很大的想象空间。
于“救场”而言,为传统戏曲行业纾困雪中送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剧团线下演出机会严重缩水,有的甚至处于“停摆”状态,部分戏曲演员收入受到影响。线上开直播,粉丝刷礼物,让演员增加了一个收入来源,无论对其个人,还是传统戏曲本身,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于“暖场”而言,对传统戏曲艺术振兴大有裨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随时代顺流而下,传统戏曲艺术才能避免“断流”。在普遍不被看好的大背景下,一些戏曲演员开直播,无论圈粉能力还是直播收入,都不亚于其他行业人员,再次证明,传统戏曲艺术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生存空间。有理由相信,直播这个“台”搭得好,完全可以唱出好“戏”来。比起单纯的舞台演出,直播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社交式展现(一些演员从化妆开始把整个演出过程都搬上直播),为观众“知之深、爱之切”打基础。
戏曲演员在表演方面没有障碍,关键在直播技巧、流量扶持等方面,需要一定的外援。可喜的是,一些视频平台已经行动起来,推出专项计划,对戏曲演员直播进行扶持。不仅是平台,文化宣传部门也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合力推一把,希望传统戏曲艺术插上直播的翅膀之后,能够“飞”起来。
(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