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用数字化监管根除异地排污之弊

   评论员观察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在生态环境执法高压之下,违法处置固体废物事件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具有合法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监守自盗”,沦为不法固体废物处置团体的帮凶,导致污染物流向“三不管地区”或偏远农村,亟待引起关注,多加防范。(5月12日《经济参考报》)

  为什么具有合法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反倒成了污染源头?表面看是这类企业受经济利益引诱所致,实则暴露出行业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近年来,面对危险废物处置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已建立起与相关申报登记、排放许可、应急处理预案等一整套制度。然而,固体废物存量高、增量大,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中小型治污企业涌入市场,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利益驱动下的偷工减料和非法处置问题,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媒体调查中所发现的,现行监管需要企业自主申报,给少数脱逃监管的企业以可乘之机,甚至还助长了危险废物“体外循环”现象。而受制于成本控制和治理理念、技术的不足,企业在收集、转移环节更容易出现治理漏洞。

  众所周知,监管有内、外部之分。所以,“强监管”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数字化技术做好提升工作。从内部监管的视角来看,正是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的碎片化造成了监管脱节。从外部监管的视角来看,复杂的监管环境需要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管,否则“三不管”地带难以被清除。只有凭借数字赋能,织牢数字化危废治理的“天网”,才能消除内、外部监管之间的障碍,打破治理中的信息孤岛,让监管走出“九龙治水”困境,真正形成全链条全过程监管。譬如,搭建统一标准的数字化监管平台,让企业危废处理终端与监管部门数据管理中心24小时连接、实时数据共享,把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落实到位。

  当然,只靠严加监管还不够。强化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危险废物处置产业,促使其在规范中建立起良好生态,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为此,有必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产业政策,推动相关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力以赴防御强降雨
   第A3版:全力以赴防御强降雨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6版:感恩奋进这五年·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内·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体育·都市新闻
   第A14版:视觉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用心守护好每一分“养老钱”
从“救生圈”解法看防灾减灾细节
“包过培训”要警惕
用数字化监管根除异地排污之弊
给居家办公留点空间
莫作“空瓶卖高价”局中人
有规有矩,租赁伴娘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