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三无”小区,不应“失管”

  热评

  当下“三无”(无物管、无主管、无人防物防)小区的治理成为普遍存在又亟须解决的民生难题。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目前“三无”小区面临物业“懒得管”,居民“不服管”,职能部门“很难管”等困境。因其治理较为复杂,安全隐患多,正成为城市里的顽疾。(5月5日《半月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无”小区之所以沦为“三无”,年代久远、设施老旧看似主因,但这不过是外衣,内因还在于“失管”。然而,“三无”小区的“失管”也并非是一夕而成。这其中既有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客观问题,也有自身局限性等主观问题。双重驱使下,才让这些老旧小区一步步陷入“失管”这一泥潭。

  先说客观问题。由于早期缺乏统一管理规划,导致这些小区在城市后期发展中出现各种“不适”,如内有房屋建设混乱,外有道路结构复杂及整体物业管理不成熟等问题。同时,因其建成年代较早,配套指标和建设标准偏低,大多小区并没有预留过多升级改造的空间,也不具备直接转化为商业型物管模式的条件。种种先天不足,无疑都增加了后天管理的难度。此消彼长之下,老旧小区“失管”的势头便控制不住了。

  再说自身的局限性。大部分“三无”小区本质是计划经济下的特殊产物,一般与产权单位深度绑定。这些带有福利分房性质的老旧小区,本身没有“物管”一说,日常管理维护单凭产权单位支持。可一旦原有的产权单位不复存在,小区便会落入“无人认领”的尴尬处境。倘若产权单位过多,也会陷入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局面。但无论是哪种情况,结果都会让管理滞后且低效。正如眼下 “三无”小区存在一些年久失修的问题,其实不少是当时未能及时补救处理,日积月累而成。

  让三无小区不再失“管”,坚持问题导向,方可精准破解。这首先有赖于政府、基层党组织、社区、物业等各方形成长效合力,共同构建良性互补的工作机制。其次,要转变治理思路,“三无”小区如烫手山芋无人敢领,说到底还在于“无利可图”。对此,在大幅提高政府专项补贴力度的同时,不妨因地制宜地开发可“反哺”小区管理的公共收益模式,如首层商铺改造、空地改停车场等,充分利用小区的闲置资源,激活老旧小区的“造血功能”。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3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文娱·体育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稳投资促增长,奠基础蓄动能
以数字政府改革点亮美好生活
小技能,大学问
露营经济,小荷才露尖尖角
“三无”小区,不应“失管”
请把动物当演员而非道具
第三届“少年评论员”征文比赛获奖名单新鲜出炉!
声音
“小型婚礼”打造“大美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