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当前经济形势”系列评论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实现良好开局,稳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重大工程中,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稳投资成效明显。今年一季度,广州、深圳等一批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以及瑞金等一批新建机场工程加快建设,川藏铁路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沿江沿海等交通战略骨干通道重点路段加快实施。(5月5日《人民日报》)
一子落而满盘活,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其有效性、可靠性得到实践一再证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作为稳增长工具箱中的主要工具之一,稳投资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作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稳投资落在实操层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摆上重要位置。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从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到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发力基建投资的强烈信号持续释放。
一声令下,闻令而动。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战略部署,全国各地迅速打响2022年“投资攻坚战”,力促基建项目加速落地。广东今年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其中,产业重点项目有691个,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化工业、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产业、现代服务业、新材料产业等领域。今年新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有92个,包括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一期工程、新建广梅汕铁路汕头站至汕头广澳港区铁路项目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稳投资“压舱石”作用持续释放,将推动广东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基建投资要掌握效益辩证法。基建投资要讲究效益,但是不能只看直接效益、短期效益、局部效益,还要看带动效益、长期效益、全局效益。因此,基建投资要紧紧围绕“适度超前”和“补短板”两条主线齐头并进,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围绕未来需求,需要适度超前。我国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例如,我国高铁网络举世瞩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大量研究揭示了我国高铁网络的经济效应,包括高铁通车推动城市间经济协同发展、提高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改善企业出口结构等。面向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超前谋划、提前布局、抢占先机,打好主动仗。例如数字经济、战略科技基础设施,需打好提前量,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积蓄动能。
围绕民生需求,需要补齐短板。从民生需求角度审视基建投资,一要解决“不充分”难题,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老化管网更新、教育医疗养老设施建设、水利建设等;二要缩小“不平衡”差距,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问题,需要强化对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进一步缩小发展不平衡问题。公共服务领域的不平衡,焦点有二:医疗和教育。在补短板过程中,推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外转就医较多的地方建设高水平医院,教育质量相对滞后的地区建设高水平学校,是两个绕不开的民生命题。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稳投资为抓手助力稳增长,不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更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考虑问题,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大局中、把短期效益放在长远中考虑,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