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数字藏品回归收藏本质

  热评

  刚开售即被抢空!原本只是几十块的数字藏品,竟然溢价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近期,博物馆数字藏品正成为收藏和文创的新趋势。但是,数字藏品走红的背后,是无数的暗流涌动。那些吹捧“十万进场百万收场”“一局赚到房子首付”的言论,恰恰也流露出这一行业正处于野蛮无序生长中,亟待规范整治。

  作为一种脱胎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事物,数字藏品正成为行业热点。这种可对应特定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可实现真实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旁人或许不解,一个个由代码组成的数字藏品,看得见但摸不着,为何会有人买单?

  其实,数字藏品的本质上是符号消费,消费者所看重的正是这种创新且具有艺术收藏属性的产品。况且,收藏的乐趣就在于“人无我有”的优越感,只需要小额费用,就能买到一个标注着独一无二序号、属于自己的数字文物。这是收藏爱好者专属的快乐。在爱好者眼中,数字藏品是一面独特的社交通行证。你拥有的数字藏品越稀有,就能收获越多满足感。

  然而,如同当年风靡一时的比特币(加密数字货币)一样,数字藏品的唯一性和稀缺性,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数字藏品已偏离“收藏”正轨,不再纯粹。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有巨大溢价的空间、且监管相对滞后,种种“有利因素”之下,早已让炒家嗅到了投机炒作的味道。一时间,数字藏品的二级交易市场乱象环生。数字藏品在大量资本和“职业玩家”的无序涌入下,不仅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而且更鼓吹起一个隐形且巨大的泡沫。

  所幸的是,如今监管机构与平台已意识到相关风险,对炒作、二次售卖数字藏品的公众号及小程序进行规范化整治。但技术走在法律前面已是事实,为今之计应是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填补监管空白,为数字藏品的健康发展“排雷”。说到底,数字藏品毕竟只是为悦者而生的产品,本身没有多大实用价值,更非所谓的“理财”产品。如果盲目加入炒作,不过是又陷入另一个版本的击鼓传花游戏罢了,消费者应理性看待、理性消费。既然是藏品,买来收藏就好了。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6版: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A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视觉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畅通“大动脉” 服务“双循环”
让数字藏品回归收藏本质
微评
污水厂“埋”地下,公园“长”出来!
最低消费
长护险,给失能老人以温暖守护
学好家庭教育这门必修课
重回货架易,重塑信任难
铲除“伪鹤叔”不能只靠“真鹤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