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
从小村庄到党中央,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心怀家国、躬身为民。
“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赋予了人民领袖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奋进的力量,人民领袖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
深深扎根人民,始终信仰人民——
“我在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红土地上成长、发展,是党和人民将我培养成人”。
2021年10月21日,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
正在这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块示范田,俯身摘下一个豆荚、一撮一捻、仔细察看成色,顺手将一颗大豆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这一幕,让一旁的农技负责人罗守玉既惊讶又感到亲切:“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呀。”
劳动的底色,铸就了为民的本色:2012年,阜平踏雪,盘腿上炕;2018年,汶川考察,转磨磨豆;2019年,首都植树,扛锹铲土……
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映照的正是岁月不改的人民情怀。
这份情怀,积淀着红色基因。
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
展厅内,刊载着李大钊名篇《庶民的胜利》的《新青年》杂志原件前,习近平总书记细细观看。
从“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到“庶民的胜利”,革命先驱深刻指明我们的事业“将永远存在”的历史必然。
追忆当年,梁家河窑洞炕头一灯如豆:《为人民服务》短短数百字,习近平爱不释手;《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常学常新,信念闪耀。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沿着风雨来路,感悟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细思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强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淮海战役纪念馆,感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心中装着人民,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未来无比宽阔。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不能”表明心迹:
“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这份情怀,来自于成长经历。
2015年2月13日,“黄土地的儿子”回家了。
当年的老朋友拉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手,还是那么亲切。总书记还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小名,“那时我和梁家河村结下了缘分,注定了今天会与你们相见。”
40年前离开梁家河的那天早上,院子里早早挤满了送行的乡亲,大家一声不响等他起床。推开门的那一刻,习近平流下热泪。
当年在梁家河的每一个细节,都触动着年轻习近平的心。
下地吃饭,知青的玉米团子黄澄澄的,老乡说:“这是真粮食。”看老乡的糠团子差很多,习近平主动换着吃。
糠团子热量少,习近平饿得顶不住了,打开老乡的饭包,玉米团子还放着:“你们咋都不吃玉米团子?”
“窑里男人与孩子受苦更重,要给他们留着吃。”
深知老百姓的苦,因而挑起沉甸甸的担。
“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当年的梁家河,一个大队要接纳30多个饭量正大的知青,乡亲们穷得叮当响,也愿照顾城里来的娃娃。
习近平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
深知老百姓的好,因而发自内心牵挂他们。
从梁家河到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从上海到北京,炕头板凳坐得住、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习近平感知着百姓冷暖,回应着群众期盼,对人民一往情深。
这份情怀,得益于家庭润泽。
2021年9月,正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共绥德地委旧址。
展厅里,一行字格外醒目:“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回忆起父亲习仲勋说过的家乡话,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
习仲勋,这位“关中农民的儿子”,被称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生长于革命家庭,浓厚的人民情怀,耳濡目染。
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家庭的熏陶将人民二字刻入灵魂、定格为初心。
这份情怀,植根于传统文化。
2021年3月,武夷山九曲溪畔,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园内墙上,朱熹民本思想的经典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良久。
2018年6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正是这句古语。
秉持文化的自觉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激活传统文化,实现千百年来为民造福的理想——
在陕北深感民瘼,他沉吟着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正定骑车下乡,他体悟着郑板桥的心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宁德访贫问苦,他回想着寿宁县令冯梦龙的为民举措,对“三言”中的警句熟能成诵;
在北京夙兴夜寐,他多次引用《尚书》中的箴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新故相因、道理相承。这份人民情怀,植根历史的中国,因而深厚、高远。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