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两业”融合发展中增强经济新活力

  制造业立市  系列谈

  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中,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和现代服务业强市,并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体现着广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客观要求,是广州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必然选择,是广州这座具有千年商都美誉的老城市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新活力的重要路径。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符合产业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世界城市发展历史表明,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在近现代社会对城市发展的驱动作用尤其明显。

  广州市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是因为制造业是工业现代化的主要表征,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源泉,是产业体系竞争力的主要内核。全球发明专利绝大部分都源于制造业,制造业对生产要素集聚的结构性需求也在其他产业之上,因而城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创新活力和提升城市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同时,制造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处于枢纽性核心地位,具有链接产业上下游并带动一、二、三产业协调运行的功能。因而国际社会把弱化制造业的城市或国家的经济状况称为“产业空心化”,其结果不仅削弱了产业竞争力,更令自身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大范围断裂进而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所以当今制造业的重构已越来越获得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和相关城市、区域的重视。

  广州同时提出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是基于服务业发展既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延续,也是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当今世界先进制造业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考量,已把当地配套产业体系的发育水平和结构条件考虑在内,即服务于投资项目的产业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和充分。而这其中除了制造业产业内本身需要的配套外,更大的比例来自对应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因此,先进制造业需要现代服务业的配套支持,而现代服务业依托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来获得更大空间、更高层次的优化提升。

  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是当代产业体系发展演化规律的一大特征,它一方面表现为三大产业之间特别是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之间相得益彰的发展,促进着各产业发展水平的普遍提升;另一方面又因不同产业间的交叉融合而孕育和衍生出新的产业。后者如兼具二三产业特征的服务型制造业,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反映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因此,我们要把建设制造业强市与服务业强市统筹布局、协调组织,发挥“两业融合”的集成创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丰富、产业集聚力辐射力更强的现代化超大城市。

  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的广州使命

  广州在制造业立市基础上强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于提升超大城市经济治理水平意义重大,既具备现实可行性,更具有发展的必要性。

  从现实基础看,广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且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等领域优势及发展后劲突出,使得广州工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远超其在城市经济增加值中的比重(如2020年广州第二产业在增加值中占比为26.3%,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8.7%),这同时反映了广州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突出的吸附与拉动作用。广州服务业涵盖范围更为齐全,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在七成以上,金融、物流、研发、会展、法律、财会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广州和大湾区制造业乃至服务双循环中的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而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为引领的智慧服务型制造,以及以创意设计为引领的定制化时尚化服务型制造都呈现出显著的成长活力。这反映着广州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已有良好基础。

  从发展的必要性看,广州依托其在华南地区高等院校数量和国家、省级科研机构最密集的优势,依托其门类丰富的产业体系,“两业融合”的重点在于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为基础,着力解决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中的短板和堵点,突破影响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性难点,促进区域内外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服务链融合发展。广州这座老城市,在新时代迸发新活力,就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赢先机、敢开新局。而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实现两业融合发展,正是广州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枢纽性战略支点功能所应承担和践行的时代使命,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路径。

  广州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广州要把“两业融合”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广州再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战略,需要走出创新引领、市场驱动、开放促进、深度链接的新发展路径。

  创新引领,是推进“两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打通现有产业间的边界,而更需要从产业升级的规律中因势利导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通过产业交叉融合可以发挥产业间的“杂交优势”,发现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体系的系统性集成创新。由于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是萌发各类专利等科技创新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主要领域,因此在高质量的“两业融合”发展中,研发创意和数据服务等高端的生产服务业在提升现有制造业水平中,在培育新兴产业和瞄准未来产业的发展中,在发展服务型制造的产业中,都具有先行的积极意义。所以,强化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就是抓住了促进“两业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牛鼻子”。可以预期,广州当前打造的以“一轴四核多点”为主的科技创新空间功能布局,也将是孕育高质量的“两业融合”的重要基地。

  市场驱动,是实现“两业融合”发展绩效的基本运行机制。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首先就意味着制造业企业不能仅从供给侧考虑问题,更要从需求侧考虑,这就是服务意识,而脱离市场的制造无异于闭门造车。所以,制造业向着紧扣市场需求的调研、设计研发、销售服务乃至定制服务延伸其“跨界”的产业链,就成为一种适应市场的积极行为。同样,服务业向制造业延伸,通过对市场的把脉,从创意设计等端口切入,推动了个性化捕捉市场机会的定制产业的迅速发展。广州目前提出培育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强化重点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尚品”工程、大力发展时尚产业等举措,折射出对发展服务型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积极作为。近年广州成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的全球“定制之都”首批案例城市之一,就有效佐证了广州产业融合发展尊重市场规律和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积极取向。

  开放促进,是提升“两业融合”高水平资源配置和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法宝。当前国际社会产业链供应链受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冲击的现实,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更是中国展示经济发展韧性的机遇。广州有两千余年对外开放之经验,在2022年开局之际,又迎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近年RCEP成员国占广州进出口额超过三分之一。广州在结合RCEP贸易便利化要求拟定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要继续顺势而为,优化城市国际化资源配置,以商贸服务业融合带动制造业,进一步做强广州制造和广州服务面向全球的出海能力,延伸适应内外经济循环的产业链供应链,为提升我国实施该协定的绩效作出新贡献。

  深度链接,是广州推进“两业融合”走向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在所覆盖的产业类别和产出规模上现已居世界首位,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抢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高地的重要国家,制造业产业链延伸和完善的空间,和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领域均无限广阔;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围绕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服务制造的实体场景也在迅速拓展。因此,做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已不仅仅是制造业、服务业各自延伸和补强产业链,更需要在“两业融合”中实现“两链交融”,让服务业产业链深度嵌入制造业产业链,在制造业产业链中渗入服务链。我们期待广州各相关行业的行业组织和企业在现代产业体系的融合发展中能够打破行业壁垒,同时向纵向和横向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让广州把打造制造业强市和服务业强市之愿景扎实落地,并以此支撑广州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广州经济的韧性,全面提高“广州制造”“广州服务”“广州质量”“广州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坚持就是胜利·美好家园 共同守护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文创·闲情
   第A6版:体育
   第A7版:生活周刊·美食·旅游
   第A8版:理论周刊
在“两业”融合发展中增强经济新活力
如何促进农副产品 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
深化开放合作 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支撑
胸怀“两个大局” 强化“战略思维”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