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培育交叉学科需有“三种思维”

  评论员观察

  据媒体报道,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让学科自然而“健康”地交叉融合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一个共识。

  交叉学科近年受到广泛关注,有着时代发展的必然意义。尽管学科定义是清晰的,但世界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为了解决复杂体系中的问题,多学科交叉研究便应运而生。特别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这种复杂性更加凸显。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正在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这是大势所趋,必然大有可为。

  正因为如此,交叉学科从诞生时起,就是以研究重大复杂问题为导向的。如果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交叉,甚至只是为了申请项目而交叉,那么这类缺乏实质性学科交叉融合的做法必然经不起实践检验。所以,在交叉学科“热”起来的同时,总有人在提醒,交叉学科建设本身不是目的。它其实是追求原始创新过程中的结果。换言之,交叉学科的价值在于交叉融合,在于打破自我封闭。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一套解决某些复杂问题的系统方法和研究范式。

  本着交叉学科的价值取向,有人提出要“强交叉、广交叉、深交叉”。也有人提出,要“以交叉为本、效益为本和创新为本”。而无论对培育交叉学科的见解如何不同,关键就是要按知识生产的规律办事,促使学科交叉自然而然地发生,而不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为了“交叉”而“交叉”。

  首先,培育交叉学科需要过程思维。建立交叉学科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检验和完善。一方面,这就要求前瞻布局和统筹规划学科发展的方向,要防止交叉学科外延无限扩大。不科学的规划安排只会为协同创新添堵,以致限制学科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新的交叉学科确立之前,研究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原有学科。从现实来看,在原始创新上有建树的学者往往是那些在母学科研究中表现出色的人。

  其次,培育交叉学科需要生态思维。要大胆创新学术组织,让人才流动起来,以此推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有的高校采用虚实结合的组织形式,让挂靠在实体研究机构的虚拟研究机构充分发挥融合创新的作用,既拓展新的研究,又持续优化机构组织。有的高校通过大项目、大科研,促使多学科人员密切协作、相互配合。这些做法都很有价值。

  再次,培育交叉学科需要平台思维。要利用平台为跨学科机构做好服务,充分释放制度供给的红利,达到汇聚顶尖人才、带动跨学科研究的目的。只有把精准施策和动态调整有效结合起来,学科交叉的藩篱才会被打破。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3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4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5版:全国两会·评论
   第A6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7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8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9版:全国两会·街坊两会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6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T1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2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3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4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6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7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第T8版:总书记带我建设大湾区
“民生清单”就是百姓幸福账单
让制造业更吃香,更好吸引年轻人
“每天到点开饭”使人心安
培育交叉学科需有“三种思维”
稳得住、进得好、行得远
读懂这份无障碍“成绩单”
“受助者”助人,好样的!
再问“扶不扶”?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