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纳)昨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共享创新——加速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专题报告,并围绕报告主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大湾区市场化创新特征、数字经济特性和龙头企业所长,呼吁以落实新发展理念为牵引,打造“共享创新”科创生态,促进科技、产业、企业、人才资源同向发力、“先强带后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向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迈进。
“共享创新”是必由之路
本次发布的《报告》指出,数字新热潮席卷之下,以旧金山、纽约、东京和粤港澳为代表的世界四大湾区,创新模式由行业内部转向行业间融合创新,创新场景从过去地理承载空间转向虚拟数字平台,创新活动开始逐渐突破空间限制,呈现出许多新特征。
“在世界湾区竞逐的大势下,粤港澳大湾区要主动扛起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旗”,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表示,市场化创新机制模式、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是大湾区最鲜明、最突出的优势。大湾区应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数字化转型两大战略机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本底,以共享共建共创为方向,构建‘共享创新’的科技自立自强新范式、‘先强带后强’的创新新路径”。
樊纲建议,推动共享创新,要突出尖兵引领、生态共建。以华为、腾讯、广汽、格力等各领域“科创突围尖兵”为引领,加速形成“科研尖峰+技术转化”的科创生态、“巨头擎引+硬件创新”的产业生态、“平台驱动+创业孵化”的数字生态,加快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
大企业要有大作为
《报告》提出,推动共享创新,核心在于“先强带后强”,从城市区域和行业企业两个维度出发,让创新观念、创新活动、创新成果拓展到更广泛的维度、覆盖更多领域、惠及更多的群体。
大湾区的共享创新,离不开围绕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核心城市的“环湾科创带”的牵引。国家发改委原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指出,要借全球之力、全国之力,加快组建更多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力量,完善跨境创新网络,形成粤港澳紧密型科创中心的强大协调能力。《报告》强调,大湾区各城市在充分利用产业基底的基础上,广深港澳领衔,打破城市间区隔,共建“环湾科创带”,打造区域协同共生格局,实现共享创新的“全地理支撑”,打造支撑世界科创湾区的区域科创共同体。
企业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动的主要角色之一。然而,“相比欧美巨头,大湾区大企业还不够大、不够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指出。《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科技公司市值50强中,旧金山和纽约湾区分别有16家和9家企业,而粤港澳大湾区仅2家上榜。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百强中,旧金山湾区34家,粤港澳大湾区仅5家,总体仍是“量质齐低”。
大企业要有大作为,龙头企业要有大担当,承担起“先强带后强”的关键角色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举例说,深圳的产业集成创新是一种“规模化创新”,大量的中小企业在龙头企业庞大产业链上找到了节点。没有大企业,就难以实现巨大的、跨诸多学科的创新。《报告》建议,大科技企业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硬科技,和以腾讯为引领的数字平台,要双轮驱动、同向发力,更好融入国家科技强国战略,主动“挑大梁”“担任务”,携手中小科创企业,主动承接、出色完成国家与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表示,推动共享创新、让大企业实现更大作为,需要对创新活动有新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未来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其在创新活动牵头引领、创新资源配置共享等方面的领衔作用,带动更多的中小型科创企业创新发展,为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创新不断注入源源活水。
共建共创共享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GDP突破12万亿元;数字经济等相关高科技制造业产值占全国比重超35%。以“制造基底+创新基因+数字基础”为三大基石,依托以华为等智造龙头和腾讯等数字龙头为驱动的创新生态,粤港澳大湾区正进入“智造+智创”双中心驱动的新时期,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根基更稳。
“长期以来,产业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亮丽招牌’,在新时期,更要推动软、硬、大、小产业和企业之间的融通共创”,中银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指出,大湾区要培育更多如华为开发者、腾讯数字生态、广汽智联等产业融通形态,不断做大“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协同产业创新。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教授表示,“大湾区需要加快产业经济从制造生态向数字生态转型”,支持‘硬件企业+内容企业’数实融合创新,促进硬件设备和数字内容的价值协同,推动腾讯、华为、中国平安、中国电子与比亚迪、富士康、美的等打造数字融合标杆示范,通过数字能力全产业链嵌入,有效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产业创新建基于科学技术的源头创新。元化智能科技首席科学家、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孟庆虎教授结合自己在智慧医疗领域技术、知识、商业之间的跨界经历,指出大湾区要破解核心技术积累不足的痛点,探索国内创新、市场出海的源头创新及转化模式。《报告》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推动打造“科技龙头+科研巨头”的源头创新生态,鼓励腾讯、华为等科技龙头企业和中国科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形成更紧密联系和绑定,推动人才、资金、设备等科研要素更高效配置,实现从专利业务等领域合作走向共享创新的深度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