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魏丽娜、徐雯雯)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社会工作者赵广军提交建议,呼吁广东率先试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等方面充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赵广军建议以广州市为试点,探索建立儿童友好社会服务体系,打造无缝和反应迅速的儿童友好社会服务。建议开通儿童友好救助社会热线,实行24小时服务。建立“儿童友好紧急庇护站”,通过政府指导,行业协会制定标准,联动连锁品牌爱心企业,以实体门店加入的形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打造标识清晰、功能明确的“儿童友好紧急庇护站”,为儿童提供紧急临时救助服务。全面引导和鼓励儿童权益受到侵害、遇到突发状况时,积极主动、便捷地就近寻求“儿童友好紧急庇护站”的保护和服务。
同时,搭建儿童友好社会服务救助网络。加盟“儿童友好紧急庇护站”的实体门店,至少安排1-2名店员成为儿童友好社会服务志愿队成员。“儿童友好紧急庇护站”接到案件后,志愿者开展服务(可计入志愿时),危急情况进行临时“危机干预”,后转介至专业社会服务团队跟进后续服务。逐渐形成一套专业化服务流程:包括接案-立案(转介)-服务-结案-回访。
还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的儿童友好社会服务团队,包括家庭教育指导师、律师、儿童心理咨询师、儿童教育专家、医疗康复、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士,能为儿童在心理、学习、成长、权益、兴趣爱好、创新探索等方面开展一系列专业化的儿童友好社会服务,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在开展儿童友好社会服务上,建议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开展包括紧急保护服务、“步行巴士”服务、爱心收养服务、医疗救助服务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