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人人都是“社区设计师”

胡俊

  近年来,广州推行社区设计师制度,将344名社区设计师和163名乡村规划师引入全市各街道的城乡社区品质提升中。通过别具匠心的设计,一个个口袋公园,一座座变电站,甚至一个个公厕、垃圾站变得美观又实用,不仅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也成为市民心中的小美好。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座城市,由千千万万个细节组成,而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城市发展、百姓幸福。社区作为百姓构筑新生活之所,乃是至关重要的城市细节。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创新等落至细处,落到社区每一个项目、每一件实事中,让每一个社区更为宜居,成为更美的“家”,能够极大地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州推行社区设计师制度,将“专”融入“细”之中,无疑让“细”更为科学。而良好的互动,成为“专”“细”相融的催化剂。首先是设计师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良好互动。好的设计,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居民生活为目的的社区设计更应如此。怎样发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建立沟通桥梁,多听取各方声音是正解。如白云区望岗村望南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就极其注重沟通,设计师与有关部门、街道、村委联动,从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到规划设计、推进建设、管理维护,全程倾听当地居民对公园改造的意见和诉求。如此设计出来的公园自然更为契合社区个性,让生活在其间的人能够放得下脚步、记得住乡愁。

  其次则是设计成果与居民生活之间的良好互动。好的设计成果,须给使用者一流的体验。如猎桥变电站这座“月光宝盒”,不仅美观,而且兼具科普教育及休闲功能:这里成为广州首座面向公众开放的变电站和电力科普教育基地,待全面开放后,还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宣传活动;三层屋顶平台被设计为花园,人们在滨江游玩时可在此驻足休息或远眺珠江。唯有与百姓生活实现互动,让百姓实实在在地感知到好处,“专”“细”相融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那么,“专”如何更好地推动“细”,并与“细”进一步相融呢?答案仍需在良好的互动中寻找,要让社区居民在感知变化、体会幸福中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进而激发参与社区设计、主动作为的巨大热情。如黄埔区,就通过开展“儿童视角”的“美丽上学路”城市体检活动,提高儿童的社区参与意识,与儿童一同打造儿童友好社区空间;再如白云区同和北9号大院微更新项目,也积极发动街坊参与到设计中。唯有畅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设计的渠道,并不断创新其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专业的人”方能更好地做“专业的事”。

  总之,要创造条件,让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社区设计师”。让作为项目主导的有关部门、作为受益主体的社区居民以及作为专业服务提供者的设计师在良好的互动中打造美好家园,实现共同成长。

  (胡俊)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3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北京冬奥会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大湾区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更好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捐资不图回报传递着善良
微评
人人都是“社区设计师”
医保大礼包
期待文化出海刮起更炫“中国风”
促进职业教育从“出口”抓起
解决业主群纠纷,重在立规矩
让绿色成为冬奥筹办鲜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