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老班长
兵·家·故事
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全国示范典型、省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佛山市优秀党支部……近年来,里水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获得了众多荣誉,其所推出“123工作模式”也被作为经验推广。在里水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程海涛看来,一直保持服务退役军人的初心,是他们工作取得成功的法宝。在服务大厅中心所张贴的 “六个宗旨”,正是他们初心的体现。
文、图/南海老班长、刘艺明、陈枫
办成件件“小事” 温暖老兵的心
2021年4月,中心负责人程海涛等来到里水社区89岁退役老班长符伯家中走访慰问。在得知符伯因年老体弱、生活困难后,程海涛立即为其申请镇优抚医疗救助,并在2021年5月成功申请救助款。
此后不久,符伯在家跌倒导致行动不便,迫切需要一张轮椅。收到该消息后,程海涛通过积极协调,最终为符伯申领到佛山市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的爱心轮椅,并在2021年9月6日将轮椅送到符伯家中。
收到这份特殊爱心礼物的符伯,眼睛湿润,连连感谢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重视和关怀。工作人员也叮嘱他安心养病,保重身体,乐观面对生活。
“和军人面对面交朋友、把军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积极听取军人的意见建议、军人的诉求必须件件有回应、让军人联系和教育军人、将中心建设为退役军人之家。”走进里水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大厅,六大服务宗旨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中心秉承这样的宗旨,使得一件件类似符伯遭遇的“小事”,最终都能迎刃而解。
简单一句抱怨 引来“三顾茅庐”
为了更高效服务退役军人,里水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还推出“123工作模式”,即以党建引领为“一个中心”,政社联动构筑“两张网”以及 “三三工作法”。简而言之,“123工作模式”就是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打通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
在“123工作模式”的指导下,里水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全市34个镇街中成立了第一个镇街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党支部,在全镇40个村(社区)分别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由村(社区)党委书记担任服务站站长。党委领导、部门主责和社会参与,通过多元共治的方式自上而下搭建起强有力的管理服务体系。
2018年4月,阿亮(化名)的母亲在大步社区居委会抱怨说,自己的儿子退役后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家中。让她没想到的是,在“123工作模式”下,她所反映的信息迅速反馈到里水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中心组织了社工,对阿亮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原来,阿亮因在部队扭伤了腰,退役后多次找工作都因体检不及格而被拒。碰壁受挫的阿亮自暴自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此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他们上演了现实版的“三顾茅庐”。两次上门被拒后,他们带上了阿亮的战友一起劝说,最终扣开了阿亮的房门,也打开了他的心扉。三个月后,阿亮成功应聘进入政府部门当聘员。“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得开朗了,谢谢你们对我不离不弃。”阿亮感激地说。
服务进入社区 家门口的关怀
在发动社会力量方面,目前里水全镇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4支,覆盖镇、村、物业小区等多领域多类型,队伍总人数达100多人。面对今年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发动退役军人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近300人次参与,服务时长达5100小时,成为里水防疫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中恒海晖花园成立南海首个在小区设立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并成立中恒海晖花园党支部,将服务面进一步覆盖到小区。
中恒海晖退役军人服务站党支部书记钟敏文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表示,小区里面由25名退役军人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小区共建共治,将一个问题多发、管理无序的小区治理为一个文明规范的小区,增强了退役军人的参与感。
除了让退役军人参与小区治理,他们还会时刻关注着小区里面35户退役军人家庭的生活情况,在他们有困难会及时伸出援手。有退役军人家庭闹离婚,他们马上去苦口婆心劝说,让他们重归于好;有退役军人生意上遇到问题,他们就会利用社会资源帮他渡过难关。2020年,在热心退役老兵的助力下,中恒海晖花园党支部被评为“佛山市模范党支部”。
“以退役军人教育退役军人,以退役军人服务退役军人”。在里水镇退役军人服务的过程中, 无处不体现着尊崇、高效与人文关怀。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