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肥沃土壤,也为其开花、结果提供了源头活水;在新的百年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前进。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相融相通中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历史不断证明,放弃自己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就会尘嚣而上,抛弃传统,就会隔断精神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有力的回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避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极大混乱的局面。历史也充分证明了,必须避免马克思主义的僵化,要让马克思主义与历史文化等社会实际相结合,真正在实践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一脉相承。百年风华,初心不变。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将“天下”变成老百姓的“天下”,使“天下为公”的传统文化精髓得到最好诠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坚定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全国人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上述价值取向的伟大魅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立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高扬天下为公、天下情怀,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中国共产党人初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造世界的实践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崇尚知行合一、臻于至善的文化。只有实践,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内涵相融相通,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中国化进程,推进儒家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间的相融相通。从而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干事创业动力。

  大同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目标相融相通,迸发实现大同理想和“中国梦”的前进动力。“天下为公”关联大同理想,儒家所勾勒的大同、小康等理想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供了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种相融相通,憧憬大道之行的大同理想,肩负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下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前进动力。

  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行就行在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既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特色,又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时代性,发挥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力量,增强“文化自信”,这是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必然之举。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研究员)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A8版:最美广州奋斗者 ⑨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理论周刊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深壹度·调查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求学指南
   第A15版:湾区
   第A16版:体育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说政事
准确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
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个着力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
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凝聚力
促进“财富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