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真知
广州市海珠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契机,全力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优化“一区一谷一圈”三大空间布局(在东部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在中部建设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在西部建设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产业集聚的动因,主要是企业为了缩短流通时间、流通费用选择特定的区域从事生产,集聚区域形成后,追求与分享集聚区域的整体生产力,由此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自我强化机制。由于地域资源开发、生产设施及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受到规模经济的内在驱动,必然会引发不同层级规模的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的集中连片分布。“一区一谷一圈”空间布局既重视产业要素之间、供应链之间潜在的竞争优势,又提前预判产业之间的融合、交叉、延伸,强调具有协同特征的产业集群发展,避免了同质化产业规划进行简单叠加形成的产业堆积,有效推动了产业关联企业在区内区外合理流动发展,分梯度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对外部优势产业保持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同时又保持和激发了区内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是建设经济强区的重要路径。广州市委赋予海珠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部署实施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战略。海珠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全力推进海珠东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引入腾讯等超过50家龙头企业,总投资超800亿元。琶洲每年举办展会超200场次,占全市90%以上,《财富》全球论坛、“读懂中国”等国际展会活动齐聚琶洲。海珠中部的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以百年名校中山大学为核心,依托周边众多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单位优势,着力建设环中大创新生态圈、新港路创新大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获评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广州创新中心落户,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51家、众创空间36家。华丽变身的海珠湿地,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和全球标杆性城央湿地。拥有洪德巷、龙骧大街和南华西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海珠西部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正在探索偏公益属性的文化资源和偏商业属性的传统旅游模式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将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是保持海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在优化“一区一谷一圈”空间布局过程中,加强区域产业合作,深度参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强化与深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项目合作;依托广佛线、广佛环线等轨道交通的联通与产业资源的契合,加深与佛山在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依托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高端资源,深化与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在产业链构建、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等领域合作。注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中心城区对外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一江两岸”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直通香港、澳门市区的水上交通航线开通运营,积极融入广深“半小时交通圈”、穗港澳“1小时生活圈”。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用好省赋予广州的改革权限,探索加强与港澳创新合作的路径,在机制创新、营商环境改革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省更多政策和事权在琶洲试验区落地。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