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虽小,文明事大
依据《微博社区公约》相关规定,站方要求昵称中带有明显低俗或侮辱性词汇组合的,如“二货”“瘪三”“娘炮”等,即日起限时一周内更改昵称。未按要求更改的账号,将予以删除昵称及阶段性禁言处罚。
微评:清朗在持续,违规昵称要整治。一直以来,这些带有明显低俗或侮辱性词汇的昵称,不仅在感官上影响着社区网民的互动交流体验,还不利于营造和谐良好的社区关系,甚至还会误导那些未成年用户,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滥用低俗词汇。整治违规昵称,对违规用户加以约束和限制,很有必要,期待未来更多平台加入昵称整治行列,共建网络文明。
吹牛有风险
当前,部分网络平台上违规违法使用“极限词”广告的情况仍多,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也导致不法分子借“商家广告词违法”进行敲诈勒索一类案件频发,亟须加强监管治理。
微评:吹牛广告引不法分子敲诈勒索,归根结底都是商家违规使用极限词。正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吹牛广告一日不绝,不法分子就仍有可乘之机。若想绝了这些不法分子借机勒索的念想,就要从根本上斩断违规广告的源头。商家遵纪守法,不法分子自然没了勒索的借口。
“卖脸”要当心
据报道,俄罗斯一机器人制造公司正在为下一批机器人寻找一张真实的面孔,该机器人将于2023年用于北美和中东的酒店、购物中心和机场等地方。为此,该公司准备支付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7万元)买下选中人的永久人脸使用权。
微评:机器人公司花钱购买人脸使用权,这桩看似买卖自愿的交易,其背后的技术、社会伦理等风险犹未可知。人脸生物信息,是否具备商品属性,是否可以进行交易?永久人脸使用权的使用范围如何明确?真人面孔的机器人投入市场,又将对脸主生活造成何种影响?诸多疑惑未厘清之前,切不可为了一时之利“不要脸面”,将自己置于伦理困境。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