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希望今后其他学科也能用这种方式上课!”刚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公开课的五年级学生王晗乔意犹未尽地告诉记者。
是什么公开课让小同学念念不忘?原来,王晗乔上的是一节教育戏剧与文化课相融合的公开课。
教育戏剧是将戏剧的元素渗透到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在国外已经很成熟,在国内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教育戏剧与文化课不期而遇,会产生如何微妙的化学反应呢?11月29日,福田教育戏剧联盟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开展了两堂教学公开课。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王纳
音乐课
学生躺在舞台上 听到《鸿雁》对自由的向往
记者现场了解到,这两堂教学公开课是由参与福田教育戏剧联盟明德专场的老师们共同组织完成的一节音乐课和一节语文课,分别由龚令仪老师和宋慧俊老师牵头完成。
这是两堂特殊的公开课,上课地点不是在平时的教室里,而是在宽阔的舞台上。这个特别的教室没有书桌和黑板,却有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上课之前,现场观摩的老师们都还有点担心,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生参与,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玩起来,会不会玩脱了?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上午进行的是龚令仪老师的音乐公开课。龚老师用教育戏剧的方式讲述名曲《鸿雁》。在播放乐曲的同时,龚老师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还让孩子们用最舒服的姿势躺在地上,用心去品味音乐,去体会照片。当悠扬的旋律响起,配上一张张苍凉而深远的大漠景色的照片,孩子们纷纷告诉老师,“我听到了荒凉”“我听到了对自由的向往”……
然后,龚老师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当你离开草原上的家乡,独自往远方追寻梦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这时你是什么样子?”记者看到,孩子们纷纷表演出了成年的样子,有人在玩手机,有人在伏案写作,还有的人做出了拄拐、驼背的样子。
这时,舞台上传来一段旁白,“草原上遭遇了暴风雪……”面对此情此景,老师开始引导孩子们去想象游子听到噩耗的样子。于是,孩子们在不经意间仿佛对乡愁有了更真实的感悟,而这也恰恰是《鸿雁》的深意。
课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小同学。其中,五年级学生王晗乔意犹未尽地告诉记者:“这节课太好玩了,我真希望今后其他学科也能用这种方式上课!”
语文课
校长客串“爸爸” 坦言“那一刻眼泪掉了出来”
下午的语文公开课上,讲课的是宋慧俊老师和他的小伙伴,听课的则是一班二年级的小朋友。
开始上课,宋老师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帮学生们“调频”,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上来。宋老师先跟孩子们玩起了小游戏,孩子们分组扮演树木和飞鸟,老师即兴讲述场景的变化,孩子们即兴表演。几分钟下来,孩子们的眼神和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到了宋老师身上,老师和孩子实现了“同频共振”。
这堂语文课讲授的是二年级语文课文《一封信》。这是一篇意味隽永的记叙文,主题是关于成长、家、爱与亲情。《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题目是“一封信”,其实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小姑娘的心里话:因为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第二封信则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同样真切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宋老师也是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入角色。“孩子,你有过爸爸出差在外的经历吗?”“跟爸爸话别是怎么样一种场景呢?”“当爸爸终于回到家时是怎么一种场景呢?”
小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按照自己的思考来演绎这些场景,全程没有按老师要求的刻意表演,都是同学们的自我揣摩。
当孩子们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爸爸不在家的情绪时,课堂进入高潮。宋老师请来另一名老师伙伴扮演主人公露西,并请前来观摩公开课的鲁江校长扮演爸爸。当望着“爸爸”的背影,宋老师问孩子们:“你们此刻想跟爸爸说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爸爸,我想你了!”
事后,临时客串爸爸的鲁江校长说:“那一刻我入戏了,听得我眼泪都掉了出来。”
随后,宋老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如何在信中表达自己的思念,有的孩子说思念像一盏灯,有的孩子说思念像月色,有的孩子说思念像火炬……就这样,露西第一封信的情感和内容都被孩子们演绎了出来。
随后,老师和孩子们又演绎了第二封信的变化,同样是老师在旁引导,孩子们自己演绎,40分钟的课程下来,两封信内容变化的背后那种同样厚重的感情,都深深刻在了孩子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公开课结束后,掌声阵阵。
教育界人士:
全新沉浸 润物无声
明德实验学校校长鲁江全程观摩了这两节公开课,他对这两节课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我认为课堂的状态分三个层次,第一是模式,这是最基本的课堂结构;第二是辨识,这是形成了自己个人的风格;最高层次的是艺术,教育到了最高境界那就是艺术。我觉得这两堂课在奔向教育艺术的这样一个境界。想让成年人流泪很难,但是这两节课我看到很多在场老师眼眶都湿了。”
同时,鲁江校长给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建议以问题为驱动,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一些问题,驱动孩子们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第二,建议要以思维为主线;第三,建议要以素养为目标。”
福田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涂欣表示:“教育戏剧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是一种全景全新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如果单纯谈教育戏剧,它可以没有任何的边界,它直指的就是人心和情感。把教育戏剧跟语文学科融合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我们不仅仅要在语言的建造与运用上相融合,同时还要在思维的发展提升上、审美鉴赏创造上去下功夫,另外还要有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希望老师们能持续这种教学方式,以这种独一无二的授课方式,让孩子在精神修养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