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碎片化获得信息、汲取知识的方式被广泛应用。随着付费内容的不断发展,知识付费的观念也愈加深入人心。打开各大社交平台,付费课程的广告应接不暇。不但有“人人听得懂用得上的法律课”“轻松掌握C语言”等学科技能相关内容,还有“跳槽时如何争取到更高的工资”“分手后如何挽救你的爱情”等处事技巧提升获得。名目繁多的课程吸引着不少用户下单,似乎付费“秘籍宝典”就能练成盖世武功。
近年来,青年群体的知识焦虑随着在校学科课程的交叉拓展、实际工作所需而逐渐增加。综合型人才的庞大缺口也使得不少年轻人迫切希望实现自我提升。因此,价格优惠、观看便利的网络付费课程自然成为他们的选择。除此之外,通过网络付费课程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也是不少人选择付费课程的原因。
然而,市场越大,越会存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效果难以保证的情况。一方面,“从入门到上瘾的100堂音乐课”“一套方法搞定所有外语”这些快餐式的付费内容让消费者在宣传噱头中自以为获得学习捷径,却让用户在走马观花式的课程讲解和各类专业辞藻的堆砌罗列中收获有限。不仅在经济上有所损失,更是付出了很多无效学习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网络付费课程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因人而异。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网友缺少学习自控力,本着“钱花出去了,知识就买到了”的心理暗示,没有良好的时间规划,不能及时完成课程内容,造成课程积压,反而让自己陷入知识焦虑的循环之中。
付费课程取经难,火眼金睛辨为先。面对花样百出的课程内容,想要真正有所收获,还需对课程内容质量进行多方把关。对于存在虚假营销宣传的课程内容,平台方应根据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整改监管,维系良性的宣传环境。用户自身也应有独立的辨别意识,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把关课程内容质量。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