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2021儿童科幻大会和第十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嘉年华上,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认为,现在国内科幻影视存在重特效轻剧本的倾向,这是本末倒置,“一个真正好的故事,即使没有一流特效,也可以获得成功。”
离开特效,科幻影视就等于断了一条腿。科幻影视,本来就姓“科”,离不开科技加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幻影视特效也水涨船高,不断迭代升级。从简单的特效,升级到VR、AI等,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上,都在不断冲击着观众的感官体验。观众愿意为特效买单,科幻影视制作者也舍得在特效上花大钱。多年以前,《阿凡达》特效制作投入1.5亿美元的新闻,刷新了人们对特效的认知。到了今天,特效投入更是占了科幻影视作品制作成本的大头。
没有内容,科幻影视就等于断了脊梁。特效制作刚进入国内科幻影视市场时,不少公司以大制作、大特效为噱头,确实大赚了一笔。但是,特效并不是科幻影视的唯一竞争力。随着特效制作常态化,观众欣赏口味刁钻化,剧本胡编乱造、内容空洞无聊、逻辑漏洞百出,单靠花里胡哨的特效来吸引观众,这一招已经不太好使了。不少在特效上堪称大制作的科幻影视作品,在视频网站上的评分并不高,充分说明这一点。
重特效轻剧本,舍本逐末是很难出好作品的。刘慈欣敢于批评这种现象,因为他有底气。《流浪地球》之所以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电影工业终于跃入‘太空时代’”,除了对特效的追求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对情节的打磨、对质量的把控。该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5,是2019年整个春节档最高的电影,也是近年来国产电影的巅峰之作!
困境可能大家都知道,走出困境却不那么容易。刘慈欣说,“不论是科幻文学还是影视,当下最重要的仍是加强科幻原创内容的创作。”原创内容创作需要人才,科幻创作更需要特殊人才,仅此一点,就是当下科幻文学创作的一大瓶颈。增加人才供给,既要着眼于当下,激励更多跨界人才投身科幻文学创作,更要着眼未来,让更多孩子喜欢科幻,为中国科幻未来整体发展打下基础。 (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