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电话诉苦,说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了一大堆道理,他就是听不进去。我想,朋友给孩子讲的道理都是对的,也都是为孩子好的,为什么孩子却听不进去?类似的现象,生活中并不少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就是没有掌握好说理的技巧。
我们总是希望讲理时他人能接受,但有时会事与愿违,对方不但理没听进去,还引发反感,甚至把关系搞僵。或者口服心不服,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不要小看说理的技巧,懂得如何说理,不仅使人把道理听进去,还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
如何说理?我认为首先说的“理”必须是理,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理,是正确的理,如果你说的“理”不正确,即使他人暂时听进去了,终究还是会抛弃的。所以,说服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的“理”考虑清楚,检查一下,确保正确和妥当。“理正”,也是一种底气,理直气壮。如果一个人经常都“理正”,说话容易令人信服。
此外,要考虑听者心理。说理是一个双向过程,听者能不能接受你的理,什么时候接受,接受到什么样的程度,是由听者决定的,不是说理者自个儿说了算,也不可以替听者接受,更不能强迫听者接受。听者会不断变化,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听者,比如,要考虑他的心理,考虑他乐于接受的形式,选择合适的时机、地点和方法,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说理,事半功倍,否则,容易陷入自说自话,听者并不领情。
我们常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思就是要用感情来打动听者的心,用道理来使听者明白。说理时要考虑听理对象的情感因素,在道理说得准确、客观、深透的基础上,语气春风化雨,以情动人,从而使说出的道理达到迎刃而解的效果。有不少人会认为,只要把道理说透,把对方驳得无话可说,对方自然会接受。但生活并不是辩论赛,什么事都要靠辩驳,会活得很累,还是要多用温和的方式以理服人。如果你总是处于强势的状态,咄咄逼人,对方容易在情感上与你对立起来,你说得再有理,恐怕对方也很难听得进去,或者从此对你敬而远之,不利于今后的相处与合作。
就如我前面说到的那位朋友,自认为对孩子说的话有道理,认为是孩子过于叛逆,而实际上,经过一番问询与探讨,我发现是因为朋友没考虑孩子的心理,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甚至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了对立情绪,自然也就很难把“理”听得进去,甚至影响了亲子关系。我的一番“理”朋友听进去了,表示要改变一下说理的方式,学会与孩子和谐相处。
以理服人非易事,说理是个技术活。 (王继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