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禁礼”让教师节更清爽

  评论员观察

  教师节快到了,别人送礼,我要不要跟风送?

  家长心理,虽好理解,却是瞎操心。有这心思的家长,不外乎三种心态。有的是补偿心态,“我孩子是学渣,担心老师冷眼相待”;有的是落单心态,“别人都送我不送,怎么好让老师对我孩子照顾照顾?”第三种是跟风心态,“谁都抹不开面子,干脆就全班一起送吧”……瞧瞧,这心操的,也真是太累了。可是,送礼有用吗?送少了,你心里过意不去;送多了,老师心里过意不去,总之别别扭扭的,家校沟通不能这样进行。与其在节日里把这份关心、关怀物质化,不如平时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与老师建立共同关心的话题,做好家校共育的工作,这可比过年过节塞个礼品有分量得多。一位从业数十年的中学班主任告诉笔者,什么样的家长在老师跟前最“吃得开”?不是最有金钱地位的,也不是最懂得人情世故的,而是最愿意跟老师沟通的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的过程中,彼此理解、共同探讨,能带给教师很大的职业成就感,是对教育工作最真诚的尊重。

  操心送礼,不仅没必要,还会起到反效果。一是坑老师。长期以来,国家和各地教育部门明令禁止教师收礼、家长送礼等歪风,也出台了大量相关禁令。于是有少数人不敢明着送礼,改为偷偷送购物卡、礼品券等,美其名曰“教师也是人嘛”。这其实是没有认识到自上而下开展减负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对业已形成的社会共识逆流而上。目前,清风校园是教学教育环境中的主流,社会对尊师重廉的行为充分肯定,大部分老师对于送过来的礼品也是拒而远之;反观,近日某地一中学家委会发动班级教师节送礼,被教育部门调查、遭网友批评。对此,有位网友说得好,就是要形成“不敢收礼”的校园文化,让送出去的礼成为“烫手山芋”。二是坑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面前给老师送重礼,对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心理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老师反感、家长抵触、孩子也没这个心思,家长还是趁早看清现实,别操这份心了。要说真该操的心、真该送的礼,是与学校、社会一起,送给孩子三份“礼”:

  其一,教育孩子尊师重道。对于年龄小的学生,鼓励他们动手动脑、一起在教室里为老师准备手工礼物;而中学生,不妨集体给老师表演一段快闪舞、小节目,既劳逸结合又拉近青春期孩子和老师的距离。这些礼是任何一份有价商品无法比拟的。

  其二,教育孩子自信阳光。别让孩子拿到优秀的成绩单时,反而发问:“这是我爸妈送礼送出来的,还是我真的这么优秀?”

  其三,深入细致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家长要在积极配合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的基础上,自觉抵制校内有偿补课、各种变形的“重点班”等行为,让学生在陪伴、友爱、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促进“双减”政策的有序推进,让教育焦虑彻底熄火。

  (刘冉冉)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使命 大未来 ——聚焦两个合作区建设
   第A3版:新使命 大未来 ——聚焦两个合作区建设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广州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第A7版: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广州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第A8版: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湾区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教育
   第A15版:体育·教育
   第A16版:生活·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广州服务”闯出服贸新空间
打造都市“桃花源”贵在因地制宜
“玻璃门”难进
“禁礼”让教师节更清爽
“校长吃学生剩饭”是另类身教
“一把手”监督要“有一手”
像霍金那样,亮出生命态度
游戏防沉迷堡垒需社会共建
规范秩序让市场主体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