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雨过天青——宋雨桂艺术大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20世纪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名家辈出,宋雨桂正是其中一位,他创作出《苏醒》《雨荷图》《剩海图》《长江明珠图》《新富春山居图》《黄河雄姿》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画作。展览展出宋雨桂创作的墨荷、花卉、沼泽、春山等题材的作品,系统梳理了宋雨桂对水墨画形式语言的深入研究,完美呈现他探索创作具有东方现代性的水墨画的不懈努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巧蓉
宋雨桂毕生致力中国画的现代化创新
“山水寄情,花卉传心”,山水、花卉的创作在宋雨桂的艺术生涯中可谓齐头并进、相互激荡。作为“宋雨桂艺术大展”系列的组成,“雨过天青”是继江苏省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之后的第三站。本次展览侧重于宋雨桂的花卉作品,通过“大美幽观”“与花结友”“心与山通”“情在江山”四个板块集中呈现。
“大美幽观”呈现最具特色的墨荷作品,是宋雨桂对水墨创作弃旧迎新、变法探索的重要体现;“与花结友”可见艺术家在技法、风格上的尝试体悟以及中西文化传统的碰撞和交融;“心与山通”是宋雨桂对乡水湿地的真情实感,也是拓展创作的自我定义与自我阐发;“情在江山”是对造化风物的汲取提炼,将花卉植物化入山水自然,探真求源。
“宋雨桂毕生致力中国画的现代化创新。版画专业出身的他,受版画艺术特有的概括性、块面整体感与黑白对比等形式影响,独创了多种水墨画表现技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说道。
在著名美术评论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伟铭看来,宋雨桂是受改革开放以来西学影响很深的一位艺术家,他的思路很开放。在画面的元素上,既有传统的元素,也充分地体现出他西画方面的素养。像展览第三部分展出的湿地题材作品,和平时看到的以线和墨为主要结构元素的中国画不一样,作品中重要构成元素是水,线条虽有,但只是作为画的骨架,在构成元素中并不占据特别突出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水、墨、彩这几方面的创造性应用,糅合了来自西画特别是水彩画的经验,这恰恰是他的独特之处。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也认为,宋雨桂看到西方现代绘画后,没有简单地去模仿,而是将西方的写生方法、对色彩的表现手法和对肌理的强调等元素带进创作中,也因此把新的审美趣味注入山水画或花鸟画之中。
宋雨桂生前曾表示:“笔墨要与时俱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对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亦步亦趋,超越老祖宗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这是他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近三分之一的画作为首次亮相
据策展人赵力介绍,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挖掘了以往较少展出的宋雨桂花卉作品。花卉涵盖了荷花、梨花、木兰,再到平时生活中无名的野花,近三分之一的作品为首次亮相。花卉是广东人四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岭南画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主题对于广东的观众来说无疑具有吸引力。他表示,宋雨桂的山水画借山水景致,得山水气势,立不凡意境;花卉作品与山水意境相通,倚仗笔墨意态,擅长于精心布局,有所突破,自成一派,形成了独有的风貌。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宋雨桂创作了许多春山题材的作品,将色彩明亮的繁花树丛和谐地点缀于或泼墨或泼彩的春山之中,雄浑奔放中蕴含柔和秀润,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意境;表现东北沼泽奇境的《芦花吟》《乡水篇》等系列则更显大匠风度,作品常常以超长宽幅的横向构图展现东北湿地生态的恢弘奇境,创造出东北苍莽大地旖旎、神秘而又深邃的诗意境界;其笔下典雅的荷花系列同样惊艳无比,他以凌波仙子喻古代圣贤,以酣畅淋漓的墨彩抒发对先贤的仰慕之情。
对空间结构的营造,也是宋雨桂的花卉题材的一大亮点。他善于从有限时空把读者引向无限时空,让人游目流观,把画境推到无限深远。天地无尽,画外有画,诗外有诗,产生“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的深邃感。“宋雨桂笔下的花卉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大格局’,他是在天地之间、大场景中去窥见草木的形态,不是像普通的花鸟画家,用一两朵花、一个局部来画,同时在画面的处理上他没有用传统的笔法或者框架结构,看起来似乎没有边界,但大场景与花卉之间通过水墨彩的交融,产生的水分很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空间上互为一体,再加上他注重细节的精微处理,整个画面非常和谐,经得起细看。”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钦松说道。
许钦松与宋雨桂相识多年,在他眼中,宋雨桂始终对艺术有着一颗赤诚之心,这映射到他的作品中有着满满的生命力,“你看,他画作中的芦苇、水波与鸟的翅膀形成一种生命的交响,给人一种近乎音乐性的特别感受。这是诗意的,是一种心中投射出来的自然境界。画面绵绵密密,又非常通透,衬托出其中的空灵、充沛的生命之力——自然是这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