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9日结束的第3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山纪念中学派出的6名队员斩获了2金、3银、1铜,金牌数与入选集训队人数并列位居全国第四,5人进入全国前100名,人数并列位居全国第一,其中2人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清华大学保送资格,2人获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1人获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
这些信息学学霸们返回中山后,记者在纪中采访到了他们中的几人,看看这些信息学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通讯员林坚发 实习生王一民
获奖名单
周方远,高一,全国第34名,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大学;
邓奕鹏,高二,全国第37名,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大学;
古鸣浩,高二,全国第58名,银牌,获北京大学破格入围资格;
吴明禹,高一,全国第87名,银牌,获清华大学破格入围资格;
吴家庆,高二,全国第95名,银牌,获清华大学破格入围资格;
严禹韬,高一,铜牌。
因为热爱 愿意付出更多努力
在与周方远、邓奕鹏、吴明禹、吴家庆、严禹韬等几名同学的聊天中,他们反复提到了对信息学的热爱——因为热爱,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并能持续收获快乐。
在去参加第3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同学中,成绩最好的是高一的周方远。他获得全国第34名,荣获金牌,入选国家信息学集训队,并获清华大学保送资格。周方远告诉记者,他觉得研究信息学就像其他人喜欢打游戏一样,乐在其中。他在小学五年级时接触信息学,很快就迷上了,之后他的目标一直很坚定,来到纪中也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进步。他说这次荣获金牌和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对他来说是一个激励,接下来他会在学好高中阶段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学习更高阶段的信息学,为进大学深入研究信息学做好衔接。
其他几名同学也都是从小学起便接触信息学。一开始他们都只是觉得有趣,可以交到新朋友。接触信息学时间长了,大家在不断解题、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信息学的兴趣,最终也就坚持下来了。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渐入学习佳境,再到沉浸其中乐趣无穷,“热爱”始终是他们最大的动力,有人“半夜爬起来做题”,有人“从与队友的交锋中获得高级愉悦”,所以他们会自觉地把课余及寒暑假全都用在信息学学习上。
“虽然信息学不见得令人轻松,但一定令人快乐”
除了要花大量时间学习信息学外,学霸们还要兼顾平时课堂文化课的学习,不过这对这些学霸来说并不算太困难。“学习了信息学这种比较难的知识,平时课程里不太难的东西对我来说也就不在话下了。”邓奕鹏告诉记者。
这并非他“凡尔赛”,纪中副校长、信息学总教练宋新波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平时的文化课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邓奕鹏最好的成绩考过年级第4名,其他几个孩子平时的成绩也基本稳定在年级前30名。“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钻研信息学,如果文化课都吃力的话,那学信息学就更困难了。希望家长们也不要过于焦虑,孩子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应该先学好基础学科,尤其要打牢数学基础,培养创新思维。”
接下来的两年,邓奕鹏并没有打算把高中生活过得太轻松,除了要完成国家集训队的目标任务、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他还计划学习大学的微积分课程。“虽然信息学不见得令人轻松,但一定令人快乐。”邓奕鹏的这份“表白”,也是其他几名学霸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