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海心桥上乞巧,巧!

  2021·广州乞巧文化节系列活动将于下周起举办。乞巧节,又称为七夕节。这次广州乞巧文化节很有看点。它让古老乞巧文化与城市新地标“联手”,在新晋网红“打卡点”海心桥上举办时尚秀、集体婚礼等活动。

  海心桥是广州的新地标、第一座珠江两岸人行桥;广州的天河乞巧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心桥设计之精巧,以海心桥比鹊桥、以“海心”寓同心结缘的心思之巧……海心桥上乞巧,真是太“巧”了!广州开展乞巧文化活动,不是停留在一个节日或传统民俗上,而是在城市生活中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把非遗文化与当下流行趋势结合起来,吸引市民广泛参与。不只出新,还很用心。

  如何给传统文化一张“青春面孔”?广州以海心桥和乞巧节打了个样。

  传承传统文化要“敢蹭”流量。从永庆坊以微改造变靓变潮引流、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票房突破2000万元,再到这次以乞巧节加海心桥组“CP”办秀策展,广州对将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互动化、现代化的传承逐渐驾轻就熟。这与广州数字技术领先、创新意识和流量意识强等优势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各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挖掘的氛围使然。2021年是文创的“当打之年”。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深度介入,打造数字化IP传播传统文化的模式被广泛应用,最终将会形成新的文化记忆,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各地传统文化传播者要秉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一方面,敢于“说年轻话”,以数字化合作等方式拓展文化传播路径;另一方面,敢于打造IP,以高品质、有底蕴的文创作品,推动更长线的文商旅在融合中“火”起来。

  传承传统文化要从善“用流”。传统文化如果不创新发展,不可能总是文化传播中的“流量担当”。具体到今年的乞巧节文化活动,节日过后“网红”何以长红?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在传播传统文化中摒弃“流量为王”的窠臼,更不能为了流量而恶意篡改、亵渎传统文化。正如近日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的,“不唯流量是从,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要让年轻人成为“铁粉”,最终还是要靠不断创新来深挖和展现文化魅力,激发年轻人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要让传统文化反客为主,改善网络生态。许多网友发现,随着网上越来越多民间技艺、戏曲服饰等元素出现,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被视为传播场中的“一股清流”。这就是方向,既弘扬优秀文化,又与拼颜值、秀下限的画风形成强烈对比,让年轻人看到“顶流”该有的样子。

  弘扬传统文化,仅靠蹭热度“凑热闹”是不够的,还需要机制化、常态化创新。广州乞巧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文化惠民”的模式,年年做加法、出新招。这从根本上保障了文化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促使市民文化生活获得长久持续的滋养。

  (刘冉冉)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7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际
   第A10版:TOKYO 2020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湾区·每日闲情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揾食
   第A15版:汽车
   第A16版:地产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乘势而起,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海心桥上乞巧,巧!
美丽广州
心理咨询必须是高尚的行业
斩断软色情伸向孩子的黑手
梦龙为何“惹众怒”?
推行“大学区”要有大决心
文创雪糕,文化是“主料”
居民楼里的商铺谁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