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岂可借洪灾玩“灾难营销”?

  极端强降雨突袭河南,当地防汛形势严峻,让全国人民放心不下。

  雨越下得紧,人们越是揪紧了心。然而,竟然有企业借暴雨之势,玩起了“灾难营销”,引发网友众怒。“入住高地,让风雨只是风景”“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有车位,无烦恼”“暴雨突袭 你的爱车还好吗”——花样迭出的广告语,颠倒了价值观,令人大跌眼镜。

  利用新闻事件吸引公众关注,以提高品牌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原本是企业采用事件营销的用意。但是,灾难性的公共事件绝非可以肆意利用的噱头,更不应充作流量变现的工具。如有些网友指出的,这就是在“发国难财”!依照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灾难营销”已经触犯法律底线,理应受到谴责和惩戒。

  事发后,有的涉事企业发布了致歉声明,自称第一时间删除了相关广告画面,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免职、降薪、降职等问责处理。但笔者认为,与其事后道歉、自罚,不如加强事前的内部审查制度,严把广告发布的第一道关口,让“灾难营销”彻底熄火。

  众所周知,社会是企业发展的舞台。任何企业都存在于社会之中,都与社会紧密联系。正是从这层意义出发,每家企业都要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而不能任由经济理性所控制和摆布。灾情发生后,房地产企业开辟避难场所,汽车企业接送滞留的旅客,社交媒体平台开通上线暴雨求助通道,保险企业紧急出台应急措施和理赔绿色通道……众多企业、机构或捐款捐物,或发挥专长,尽己所能地火速驰援河南。因为,他们明白,企业不应缺失“道德血液”。只有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才能战胜灾害。只有真诚回报社会,才能真正受到公众尊重,获得社会认可。

  一方有难,八方援助!多地救援力量正在河南紧张地开展工作。在此紧急时刻,任何人都不应作冷血的“营销客”。赶紧行动起来,我们一齐撑河南!

  (丹图)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湾区
   第A11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周刊
   第A15版:健康·百科
   第A16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健康城市
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抽芽”
坚持入户调查,坚守为民初心
发展普惠托育 让“谁来带娃”不再难
禁炒“网红儿童”是一记棒喝
岂可借洪灾玩“灾难营销”?
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广州碧道
企业中小微,就业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