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论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超出了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定向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全面降准,可谓恰逢其时。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对此次降准进行了“预告”。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可见,此时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能够对冲大宗商品涨价影响,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此次降准主要是为了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振兴实体经济,向来是我国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点。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但中小微企业的利润增速依然低于大中型企业。保护好市场主体的“青山”,尤其是为总数超过4400万的小微企业纾困,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为万千家庭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确保持续改善民生都至关重要。
从现实来看,中小微企业依然存在着议价能力不强、对成本压力消化能力弱的问题。全面降准释放出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一方面有助于缓解部分银行负债压力,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态势,进而强化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的成效。截至6月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86%,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全面降准将更有效地引导银行提高服务中小微企业意愿,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下降,进一步改善“不敢贷、不能贷、不愿贷”的状况。
当然,全面降准并不意味着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其有效性,对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都意义重大。接下来,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