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幸端
近日,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其中,东莞常住人口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成为继广州、深圳之后,全省第三个千万人口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每10万人中有约1.3万人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东莞劳动适龄人口占比达84.41%,在全省城市中占比最高。年轻人口占比高,老龄化程度低,人口受教育比例逐步上升,将有力推动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
从人口数据中可以看出,东莞是一座年轻有活力的城市,东莞人口红利优势明显。
东莞男女比例为130.06
《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东常住人口达12601.25万人。其中,东莞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为1046.66万人,迈入千万人口大市,使全省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市从2010年的2个增加到 3个。
此外,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增加超100万人的市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和中山6市,均为珠三角城市群,分别增加713.65万人、597.58万人、230.46万人、224.64万人、144.59万人和129.72万人,上述6市常住人口增量合计2040.63 万人,占同期全省常住人口增幅的94.00%。
《公报》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87.36万人,占53.07%; 女性人口为5913.88万人,占46.9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9.00上升为2020年的113.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1个百分点。
其中,东莞男多女少现象最为明显,性别比达130.06。
其实,东莞男多女少,与东莞制造业大市本身有很大的关系。据东莞市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东莞企业数量稳居全省首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0861家,总量稳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2位,制造业大市地位难以撼动。
广东省统计局分析表示,广东常住人口性别比升高主要是受外省流入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影响。外省流入人口的性别比高低与产业结构变化不无关系,广东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常住人口中,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55年提高至10.38年。
从东莞来看,每10万人中有1.3万人受过大学(大专及以上)教育,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在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中山之后。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由2020年的9.82年上升至10.41年,仅次于深圳、广州、珠海、佛山。
劳动适龄人口占比较高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公报》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8.85%;15-59岁人口占68.80%;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2.3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58%。
其中,东莞15-59岁劳动适龄人口占比在全省各个城市中最高,达81.41%;东莞0-14岁人口占比为13.12%,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5.47%,其中65岁及以上占比为3.54%。
几个数据对比可以看到,东莞15-59岁区间劳动适龄人口占比最多,而60岁及以上占比为5.47%,在全省仅高于深圳,这也说明,东莞是一个年轻人占比高,老龄化程度低的一座城市。
从整体数据来看,显然东莞人口红利优势仍然明显。广东省统计局在分析中也表示,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将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