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林冬妹:

加速奔跑30年
为孩子扣好第一粒扣

林冬妹

  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林冬妹的思政课是名符其实的“网红课”,往往一节课就能收获不少“粉丝”。一堂思政课如何变得有趣?从抗拒做老师到深耕讲台30年,她成长的秘诀又是什么?近日,身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林冬妹教授做客“教育名家面对面”栏目予以解答。她说,从中央到省,再到学校,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领导同事的关心厚爱,还有家人默默支持,她才能在立德树人的快车道上加速奔跑,最终实现从教的初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俊

  曾拒绝当老师,

  结果一试课就“上瘾”

  广州日报:您是法学专业出身,毕业后在汕头一家跨国集团工作,后来选择到广州当大学老师,估计很多人不理解?

  林冬妹:我在汕头大学读书是首届法学本科专业学生,毕业时因成绩优秀,可以随便选工作单位,在汕头工作了五年。我爱人在我们水电学校工作,他就一直鼓励我来当老师,我都说不行,因为家族已经有10多个人都当老师了,我不想重复他们的路。他就说我如果做老师不开心了,回去做律师是很容易的(我已经考取了律师资格)。没想到,一试课就上瘾了,我真的天生是这块料。主要原因就是我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学生就很喜欢我。一个学期过后的假期,有一个学生写信给我,说他最喜欢两个老师,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专业老师袁世漪,也是我的标杆。这成为我走到今天最初的动力。

  广州日报:在毕业生海选“我心目中的良师”活动中,您连续10年高居榜首,怎么做到的?

  林冬妹:了解学生,给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另外就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功要扎实,入行时我就坚信一定不能误人子弟,一定要让同学在有限的几十分钟里学到很多的东西,而且是开开心心地学,这是我一直在琢磨的。就这样我几乎每天都是泡在学校的。我做班主任7年,有一届从入学带到他们毕业,和学生建立了深厚友谊,他们一出现什么问题我就很紧张。比如说谁生病了,我就在家里做好饭送到宿舍,有的学生穷,甚至没钱吃饭,我就借,以前我工资才200元一个月,我可以借给学生6000元,借钱的那个本子记得密密麻麻的,家里人当时对我有意见,我信心满满,他们一定会还给我的,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很多学生后来都发展得很好,他们的成长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广州日报:这样照顾家庭的精力就有限了?

  林冬妹:那时候,我孩子还小,但家人全力以赴地支持我。我爸妈提前退休来帮我带孩子,家里全部是他们搞掂。

  我备课要花很多时间,孩子老是在后面扯我的头发说,妈妈陪我玩,我说妈妈没空,要备课,你自己玩。他就对我有意见,说爱哥哥姐姐超过爱我。当年我还在读硕士,又要写文章,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我6年都没有时间带孩子离开过广州,也没太管过孩子的学习,导致他后来成绩下滑。回过头想,如果当初我多一点投入到他身上,他应该能上一个更好的大学。甚至妈妈生病,我竟说我要上课,不能陪你去做手术。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内疚。

  广州日报:可能是您从小就希望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最好。

  林冬妹:我信奉工作就要做到最好,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我以前就住在对面(手指着对面),我可以两年不出校门,不逛街,我就待在学校。后面慢慢地自己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现如果能稍微兼顾一点,可能会更好。爸爸的离开给我很大的打击,我半年没缓过神来,才想到,原来父母不可以一辈子陪你的,所以还是尽量花一些时间陪父母。虽然现在我陪妈妈的时间会比较少,但是偶尔陪她散个步,她就会很感动,觉得很幸福了。

  不仅仅是职业

  更是值得终生奋斗的事业

  广州日报:深耕思政教育30年,您从拒绝当老师到热爱当老师,变化相当神奇。

  林冬妹:最开始上讲台我双腿都在抖,我为什么那么全力以赴?因为父母也是老师,影响已经深入到血液、骨髓和基因里了。我爸爸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他特别能理解我,要当一个好老师,绝对是要付出很多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值得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我就是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跑好我这一棒,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孩子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并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他们愿意为国家和民族去奋斗。我们班原来有个孤儿,我就带头捐款帮助他完成学业,那个学生毕业后办企业,现在也帮助了很多人。

  广州日报:通过思政课提升高职学生的信心,您有什么诀窍?

  林冬妹:2000年开始,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国家安全教育都是我上的,我就跟他们讲四个信心:对国家、学校、学习团队和老师有信心。给他们讲国家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经过了这次疫情,就更加可以讲了。现在国家这么重视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有毕业生已经成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有些学生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思政一线教学30年,会特别注重“德与法”的结合,授课内容不断丰富,与时俱进,鼓励他们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增强自身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在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广州日报:在收获的众多荣誉中,您最看重哪一个?

  林冬妹:应该就是2016年我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广东有150万名老师,目前只有三个人拿到这个奖。这个荣誉非常难得,是对我们思政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肯定,感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有不少毕业了的学生,常常给我祝福和惊喜,或者私下里说要请我吃饭、去玩,虽然我从来没去过,但心里很甜。学生毕业许多年,都还记得我,我觉得特别感动,这或许就是对我坚守讲台的一种回报。

  为了团队进步

  不顾一切

  广州日报:如何理解当前形势下思政课的角色和使命?

  林冬妹: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为了练就一身“教书育人硬功夫”,必须苦练“内功”,讲出思想的深度。在互联网+背景下,我把社交媒体时代的“潮文化”与传统的思政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嗨起来”,形式“活起来”、效果“实起来”。

  广州日报:作为广东省高校第二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主持人,您如何发挥模范作用?

  林冬妹:我这学期上4门课,有些比较难的课我带头上,要给其他老师做示范,有时周末我也上课。我们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院校”,正处在发展的快车道中,我要加速奔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除了体育,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都有承担课程。

  压力大的时候我也会睡不着觉,运动就成了最好的舒缓方式。当然上讲台也能帮助我缓解压力,能跟那么多学生在一起就很开心,什么累、焦虑全都忘了。

  广州日报: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备受重视,您认为要怎样培育团队?

  林冬妹:团队必须继续配齐配强。“传帮带”是很好的手段。我们今年来了三个年轻老师,就由三个教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互相听课,起到引领带动。另外就是集体备课,老师们很快就上手了。再次就是打造精品课程,包括我在内,全员组队参加。

  2020年我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种比赛,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平均每个人拿了三个奖。去年我们还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全省80多所高职院校,竞争非常激烈,我们是唯一的广东高职思政参赛代表队。

  希望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全面开花。我也愿意为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竭尽全力。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第A3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教育
   第A15版:教育
   第A16版:体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加速奔跑30年为孩子扣好第一粒扣
校外培训不得留书面作业
选校外培训机构“三要”“三不要”
省实合唱团再获世界冠军在歌声中传播中华文化
中职探营:“智能制造”毕业生供不应求
这所学校入选全国人工智能社会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