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盼教育部“作业十条”落到实处

  作业改革终于靴子落地。4月25日,教育部在通气会上透露,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作业十条”)。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批改作业当然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然而,作业管理作为教与学的重要一环,为什么一度成了难题?现实中,没有家长的辅助或代劳,没有家长的监督和检查,似乎作业便难以完成。有让幼儿园孩子做“手抄报”的,有要求一年级小学生做PPT的……“学生作业变家长作业”的种种怪现象说明:学校和教师把育人责任推给家长才是导致“作业之困”的主要原因。“作业十条”明确要求教师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就是为了让责任担当归位,让作业真正回归到学校育人环节中来。

  过去,教育部门就此三令五申,可政策实施效果未达到预期。其关键就在于,让学校和教师摆正位置并不容易。归根结底,围绕作业管理出现的问题,还是因为教育评价出了问题。所以,“作业十条”专门就完善督导考核评价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作业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督导部门要将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教学与评价相向而行,为作业改革撑腰打气。

  唯有精细管理,方能促进精准供给。如今,“作业十条”从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等四方面,强化和细化了学校与教师的职责要求,实际上是精细精准地锁定了作业管理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从“量”上做好管控,为不同学段的作业管理设定具体的规则,尽最大可能遏制“校外增负”的现象。另一方面,还要从“质”上从严要求,让作业体现出教育的基础性、针对性和发展性要求。当作业越能够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学生便越有机会实现全面的发展。

  改革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改革的公信力也在于落实。换句话说,落实才是改革的试金石。对“作业十条”的出台,网友反响最强烈的,莫过于“希望快点落实”。期望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能够步调一致,共同把落实作业改革的工作进行到底。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牢记嘱托再出发
   第A9版:身边纸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9版:东莞新闻
   第FSA9版:佛山新闻
   第SZA9版:深圳新闻
强化赶超意识,展现“大”的样子
严肃换届纪律 确保市县乡换届风清气正
从幼儿园开始,让超前教育慢下来
盼教育部“作业十条”落到实处
为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
打掉“粉丝买卖”的买家需求
职业病目录要追上时代脚步
美丽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