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美术馆主办的“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并将持续展至5月30日。
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及文献策展人,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位艺术家参与本次展览。
看,影像激流正朝着你我奔涌而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巧蓉
为不同领域的影像创造新对话
“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前身为广东美术馆主办的“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2016年,“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正式更名为“广州影像三年展”,研究的重点从原来的“社会人文的摄影”拓展为更具包容性和学科性的“视觉研究的影像”,力图在更具开放性的工作中推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实践与研究。
本次展览主题为“交融的激流”,对此,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此次展览旨在:美术馆建立一个临时的“场域”,将充满“时代记忆”的图像、自然图像和科技图像紧紧连结,为新的对话产生形成可能。
三大单元共同构成了本次“广州影像三年展”,它们从物理空间上形成由下至上、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多层面、多维度深入探讨人与人、科技、自然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涉及到作为个体的人与其他物种之间如何共存的深刻命题。
探寻个体与集体“相处”的新方式
董冰峰、向在荣、滕宇宁所在的超图像小组策划的“我们,集体”单元,通过邀请艺术家、电影导演和其他领域的文化实践者,以他们各自的方式来呈现今天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不同方式聚集起来,重组时空线索,调整并打破自我与社会现场的边界。
在参展艺术家眼中,“我们”和“集体”时而是互相交织的。杨福东的作品《愚公移山》将不同时代的传说与故事进行跨越时空的艺术重组。杨福东表示,少年时期看到《愚公移山》的故事和徐悲鸿于1940年左右创作的作品《愚公移山》是他的这部电影的灵感源泉。在这部时长46分钟的黑白影像作品中,艺术家经过多次创造,重新演绎了一场现代版愚公移山的故事,不仅重新解读了这则有关毅力和信念的中国神话传说,还将人们自幼熟知的古老故事与现代精神融合、碰撞,展现了沧桑巨变背后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
打开人与自然的新边界
杨北辰策划的“前沿心智”单元从屏幕延伸,探索科技与自然的图景,在真实与想象之间以及时间的深度中,讨论人与自然新的边际前沿。
在杨北辰看来,“艺术家在当代被赋予了新拓荒者的使命,需要将先锋性带入前沿地带复杂的关系中,以跨领域的姿态与其中各种力量展开对话。”
于是,在这一单元里,我们看到了水与火的对话,在《烈焰之下静水深流》中,作者朱利安·查理埃以欧洲的一个普通喷泉为表达对象,在画面中让水和火,这两种在生活常识中无法共存的元素同时呈现,荒诞的戏剧性效果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点燃了整个二楼展厅的气氛。这烈焰与静水的交融不正是展览主题“交融的激流”的另一种呈现吗?
展览现场,我们还看到了人、自然和机器之间的对话,艾米利娅·斯卡努利特在她的电影中探索了纪录片和小说虚构影像之间变化的边界。作品《美人鱼综合症》从未来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当代科学。影片中的“美人鱼”连接起了人、自然和机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后人类时代的可能神话。
走进全球景观的新表达
虽然全球景观对我们已不再陌生,但数字摄影和视频全球化的使用,以及电子通讯的扩展,所带来的“全球景观”的全新感知,总是让我们发出令人惊叹的感慨。
在赫拉尔多-莫斯克拉策划的“全球景观”单元,就展示了来自不同纬度的当代摄影师和影像艺术家,从科学和其他太空图像出发,通过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对景观的多样化表现。
在这个单元里,你可以通过崔佛·帕格伦的天空组照《无人机收割者》系列,在色彩浪漫和氛围宁静的云霞里,不经意间捕捉到几乎无法以肉眼看到的无人机;或是在《我们都由星星组成》中,欣赏到艺术家将自己的皮肤比喻为浩瀚宇宙,使皮肤上的痣与苍穹中点点星辰的位置重合,从而捕捉到两者微妙平衡或完美同步的时刻,诠释宇宙间充满诗意的短暂瞬间;或是在张晓快拍式的摄影风格中,通过《海岸线》《他们》《征服》和《失控》这些早期作品中的日常场景,感受艺术家在宏观广阔的画面中所窥探的普通人生活。
本次展览还以主题展与文献展结合的形式呈现。通过对“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展、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的回顾与梳理,回溯了广东美术馆立足于媒介现象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勾画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实践与研究的学术脉络及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