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经观察
3月17日,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人民银行五部委联合宣布,禁止小贷公司对大学生放贷。这意味着校园借贷将被严格管控,3月18日,#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监管的进一步加强,期待能厘清大学生消费贷款边界、扫除校园贷的灰色地带,让消费贷款市场回归健康有序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倪明
影响:或对部分小贷公司带来较大冲击
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4000万,大学生群体被网贷机构视为目标客户群体之一。有少数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了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小额贷款公司、非持牌机构对大学生发放贷款;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也不得以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有专家表示,“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说法不准确。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指出,如果授信主体是银行或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且做了相关风控调查,这种放贷是可以的,影响较大的是那些本身就不太合规的小贷公司。另一方面,如果花呗、借呗单纯作为助贷方,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助贷、导流服务,由合作的持牌机构作为用户的授信主体,也仍可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北指出,有部分小贷公司的大学生贷款占比超过六成,此项规定对这些公司带来较大冲击。
建议:学生应争取家长谅解并提前偿还
根据央行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校园贷”借“注销校园贷”“套路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多种“马甲”出现,诈骗等违法手段更隐蔽,大学生掉入校园贷陷阱的案例也时常见诸媒体。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告诉记者,上大学后,无论是社交还是恋爱,消费都有很大支出,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不想在一些场合失面子,花呗成了“临时救场”的好途径。一旦开通花呗后,面对消费的诱惑,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超前消费行为。自己的还款方式往往是省吃俭用挪出下个月的生活费,“后来意识到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不好,还完款就立马关闭了。有同学为了还网贷找网络兼职,结果又被骗走了三千元。”
“如果大学生合理使用花呗产品,还是有好处的。”广州大学生吴泉向记者表示,目前她在工作单位实习,“房租需要一次性交3个月,我们通过花呗交了房租,每个月还一些,可以减轻家里负担。”“我的花呗还有6000多元没还,现在分期了,每个月还一些。”她担心如果新政出台,是否会强行让其全部还清?
记者了解到,上述《通知》同时表示,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一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二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
对于这个问题,一名老师认为:“超前消费对大学生来说,想要靠自己的能力还清有很大难度,建议学生向家长坦白情况,先让家庭将款项补齐,以后合理消费。”
专家:大学生消费贷款宜疏不宜堵
记者注意到,《通知》也并非“一棍子打死”,充分考虑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的需求。《通知》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认为,《通知》从金融营销、贷款审核等角度对机构向大学生发放贷款进行了全面监管,符合行业实际,便于机构参照执行。她表示,《通知》提出的不同机构主体值得关注:“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或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这意味着违反者将属于非法放贷。此外,文件提出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采取诱导性宣传。
在业内人士看来,重视大学生金融服务工作,为有合理需求的大学生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服务渠道,用“良币”驱逐“劣币”,这样才能净化校园金融市场环境。
事实上,这并不是监管部门第一次约束大学生贷款市场:
2009年6月 原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第一次对大学生办理信用卡提出限制,规定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附属卡除外)。
2016年4月 教育部与原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受监管政策影响,2020年年末,部分网友花呗额度被调降,蚂蚁集团回复称“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