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今年两会“热词”。未来中国该如何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又如何发动全民参与减排,达成绿色生活方式?本期云桌会邀请代表委员一起探讨我国未来的碳中和之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刘春林、何道岚、王浩宇、邓潇丽、林晓丽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骆昌威、@视觉中国、受访者供图
名词解释
碳达峰:是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就是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升级能源结构
积极发展新能源
主持人: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我们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
曹志安: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及需求布局不平衡,客观决定了“由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总体能源流向。目前风能、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占70%以上。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占比约67%。
从发展潜力看,“三北”、西南资源富集区域仍然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布局的重心。深化西电东送、扩大北电南送,推动“三北”、西南资源富集区域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能量密度低等特点,给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带来巨大挑战,必须统筹施策,有效化解调峰、输送和消纳等难题。我建议,加强跨省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实现可再生能源更大范围的跨时空平衡、破解消纳难题,服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鲁修禄:“十三五”期间,广东高水平完成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在大气方面,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5%,PM2.5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为全国做出了贡献。
面向“十四五”,广东要以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为总抓手,转型绿色发展,推动碳排放达峰走在全国前列。要实现碳达峰,就要实现清洁化能源供给,一方面高碳能源要进行清洁化改造,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非化石能源,通过更加优化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的能源结构,更好满足居民和经济发展能源需求。
朱鼎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城市群和经济圈在人口密度、建筑体量、电力需求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前期绿色低碳试点成果。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地区部署试点工作,尽快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方案,为全国提供系统性的解决办法和经验。
试点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做好增加新能源供给这个“加法”。可结合各城市自身资源禀赋,制订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计划,推动整体能源结构转型。例如粤东、粤西海上风力资源丰富,可加速发展海上风电;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高楼林立、光照资源丰富,可在楼顶或其他区域发展光伏发电,同样具备优势。
王筱虹:关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关键在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将化石类燃料的比重尽可能降低,同时提升新能源的比重。因此开发各种低碳技术,是产业界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传统上最有效的做法是提升森林覆盖率。但是,单纯依赖植物吸收,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减碳的效果。因此,需要在不同产业界内构建“碳循环”产业链。
通过“碳循环”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碳的利用率,进而减少需要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加载金融功能 做强做大碳市场
主持人:要答好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个必答题,国家该如何综合运用好行政推动和市场调节两种方法,来建立常态化碳减排机制?
白鹤祥: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信号能很好地发挥资金配置功能,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因此,要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同步规划、整体设计。
要从战略高度上将碳市场建设和发展纳入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整体框架,在碳市场发展规划、顶层设计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统筹布局,与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建设一并推进,使碳市场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市场加载金融功能,是有效盘活碳资源、做强做大碳市场的关键。因此要运用金融思维和理念去推动碳市场发展。
朱鼎健: 2011年,中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目前已成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全国首批纳入碳交易的电力企业已超过2200家,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控排效果。
目前国家要加速构建全国碳市场体系,尽快将石化、建材、钢铁、造纸和民航等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企业纳入到全国碳交易市场中来。可在碳达峰和碳中和先行试点地区继续降低企业进入碳市场门槛,例如广东目前将控排企业设定为年排放量1万吨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深圳设定为年排放量3千吨以上的企业。试点地区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排放门槛,将更多企业纳入到碳交易市场,扩大控排范围。此外,在现有绿色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可鼓励进一步创新,适时引入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工具。
马化腾:推进碳中和是科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体现。推动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意义不仅在于科技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鼓励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区域低碳技术转型。
目前,中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面临着政策、技术等多重挑战。对此,我认为有四点非常必要:一是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完善绿电采购途径,鼓励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等;二是搭牢碳中和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碳中和市场化;三是加快绿色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等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能效“碳中和数据中心”;四是出台科技企业碳中和指导意见,鼓励科技企业设立碳中和承诺和目标等。
积极推进垃圾分类 鼓励全民义务植树
主持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也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我们该如何发动全民的力量共同参与减排?
鲁修禄: “十三五”期间广东全省累计2.18亿人次义务植树6.52亿株,若按每株每年10kg的碳汇估算,则相当于中和了652万吨二氧化碳,即约抵消了100亿千瓦时的电力排放。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确定为做好新时期全民义务植树赋予了新的内涵。建议把参与义务植树作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纳入素质教育内容,让广大青少年成为绿化祖国的参与者、传播者。
全民义务植树也可纳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行动方案,可以通过建立全国性的义务植树资源对接平台,方便异地寻找合适开展义务植树的区域,鼓励全区域、全年度开展义务植树。
朱鼎健:在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之外,可建立居民低碳生活普惠平台等,来鼓励居民参与低碳减排。比如针对出行、家庭用水用能、购买新能源汽车、旧物回收、购买节能电器、参与绿化活动等方面设立细化分值,开展个人和家庭的低碳生活积分,对获得高分值的个人和家庭给予奖励。
潘明: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也是全民可以参与的减排方式。
我认为,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督促引导,将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推动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提高低值可回收物收集比例,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开。
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尤其是按要求尽快建设完成城市末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让广大群众看得清楚明白,做得安心放心。
万捷:2020年我国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但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城市的垃圾分类未能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小区层面的实效评估体系也尚未建立,动员居民主动分类存在难度。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固废法》)已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亟待补充和完善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具体法律规定和条款。我认为,还是要修改《固废法》,让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切实担负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责任。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限制过度包装
主持人:过度包装是影响减排的大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要“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目前我们该如何有效地限制过度包装?
潘明:电商包裹占快递业务量的70%以上,目前,快递业正在推动快递过程不再二次包装,并提出“到2022年底,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到2025年底,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的目标,这需要产业上下游全链条分工协作、共同发力。
目前,要加强推进快递绿色标准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强制性标准,建立更加有约束力的标准体系。我们还要全面推广应用“瘦身胶带”和免胶带纸箱,推行简约包装,有效降低邮件快件包装平均用量。政府监管部门则应督促寄递企业落实协议用户管理责任,在协议中明确绿色包装相关内容和责任,完善协议执行落实保障机制。
万捷:互联网外卖行业是新兴行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政策法规对外卖包装的治理问题予以规范。此外,以回收和可降解塑料来解决外卖包装问题存在较大挑战。外卖包装在当前国内城市的垃圾分类指引中基本被归类为不可回收的其他垃圾,其回收率极低。
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外卖行业包装减量的阶段性和长期目标,明确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间共治工作。解决外卖行业包装的污染问题,需要各相关方包括外卖平台、餐饮企业、包装生产企业等的协同合作。管理上,要依照共同承担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清晰界定各责任主体在源头减量、替代循环、规范回收等环节的责任内容。
声音
碳市场加载金融功能,是有效盘活碳资源、做强做大碳市场的关键。
——白鹤祥
深化西电东送、扩大北电南送,推动“三北”、西南资源富集区域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
——曹志安
要实现碳达峰,就要实现清洁化能源供给,一方面高碳能源要进行清洁化改造,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非化石能源。
——鲁修禄
加快绿色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等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能效“碳中和数据中心”。
——马化腾
开发各种低碳技术,是产业界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同时需要在不同产业界内,构建“碳循环”产业链。通过“碳循环”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碳的利用率。
——王筱虹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亟待补充和完善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具体法律规定和条款。
——万捷
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也是全民可以参与的减排方式。
——潘明
开展个人和家庭的低碳生活积分,对获得高分值的个人和家庭给予奖励。
——朱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