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对景区虚假宣传要打到“脸疼”

  前不久被央视点名批评的“天空之镜”,因虚假广告被罚款12万元。不曾想,热度刚刚消退了一下,又有景区出来“刷存在感”了。近日,孟州老家莫沟景区樱花赏玩节活动用假樱花引游客吐槽。景区虚假宣传,“后继有人”。

  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在景区的虚假宣传上,这句话却得到了别样的诠释——过去的教训立马就忘,过去的“经验”依旧借鉴。用假花、照片来吸引游客的手段,一点也不新鲜,可在“继承者们”看来,一招鲜足以吃遍天。

  眼下,一边是旅游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人愿意为旅游花钱了,而另一边是优质的旅游资源匮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简单来说,市场上供少于求,成为这些景区虚假宣传有恃无恐的“底气”。

  除了有“底气”外,“打脸”的力度不够,也让一些景区敢堂而皇之地进行虚假宣传。当前,对于景区虚假宣传的监管处罚还是相对温和的,一般只对影响比较恶劣的进行相应的处罚。在多数情况下,对景区虚假宣传的监管往往容易陷入“监管不到、打不到脸、打脸不疼”的循环里。如此一来,就不免有厚脸皮者吃相难看了。

  可惜,他们还是打错了算盘。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游客实时举报景区虚假宣传的例子比比皆是,消费者自发的抵制行为,大快人心;而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虽是后发而至,但也直击“七寸”。比如,2018年年底,苏州定园就因为虚假宣传成为我国首例被吊销执照的景区。种种迹象表明,景区虚假宣传的套路,已开始不灵了。

  当然,要完全刹住这股景区虚假宣传之风,还需要久久为功。一方面,加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结结实实地打虚假宣传者一巴掌,让其意识到后果严重,才能有效劝退。另一方面,当地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考虑如何帮助引导景区开发好旅游资源,以防其走弯路、走邪路。用货真价实的美景及服务,赢取游客的信任与支持。毕竟,一个景区往往与其所处的地方挂钩,若景区名声臭了,首先受到牵连的还是地方自己,这笔账算下来,终究是亏的。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学习金句
   第A3版:全国两会·广东团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国两会·港澳台
   第A6版:中国大道2035
   第A8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你我3·15维权进行时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身边纸·区街
   第A14版:体育·湾区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教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多元解纷机制助推社会治理
美丽广州
35岁不该是求职路上的一道坎
别让校外培训“贩卖焦虑”
让独生子女父母老有所依
电子眼不能“见钱眼开”
建设“无废城市”人人可为
3元拉面,丈量人性
对景区虚假宣传要打到“脸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