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不忙论文”的好医生安心看病

  医生该忙看病还是该忙论文?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提出,前段时间到县医院调研,那里的医生很苦恼,做科研、发论文压力太大。梁益建认为,要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就应当给医生们“减负松绑”,让他们集中精力加强临床诊疗,而不是把工夫花在写论文上。

  许多人有这样的看病经历,慕名去大医院找名医,一问,一周出诊一次,挂号排到了数月以后;也有这种医生,医术精湛,兢兢业业数十年,但临退休仍是主治医师。这两个例子,不能简单地说都是医生科研压力大造成的,但临床医生为了兼顾看病和科研而不得不做出取舍的尴尬可见一斑。这种情况出现在科研型医院尚可理解,但实际上在基层医院也比较普遍。笔者请教一位基层医生,他说,没有论文,就评不了职称,有些手术就不能做、课题没资格参与,直接影响晋升。与很多行业一样,论文是横在晋升路上的一座山,直接影响从业者个人发展。但医生又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唯论文”导向还把一些“不忙论文”的好医生拦在进修、提升门外,进而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加剧看病难。

  先看一下目前已有的举措:去年12月,人社部会同国家卫健委研究起草的《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要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

  上有政策,下有先例,普通市民和医生关心的是,这些好做法距离自己有多远?的确,长期以来“四唯”观念根深蒂固,小医院找不到破除的方向,大医院找不到破除的动力,因此遇到阻力是正常的。这就要求各地要进一步细化制度设计,让医疗机构看到改革的决心;同时鼓励试点创新,比如分两条线甚至多条线,让专心致力于科研、教学、临床等领域的医疗从业者,都有充分的提升空间。以此,自上而下彻底打破“四唯”观念。

  对于医生来说,无论改革的方向怎么变,高超的医术始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要警惕“胡子眉毛一把抓”“论文快餐化”,更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学术造假。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需要更多好医生。要让一些临床医生腾出手来更放心地服务患者,就得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他们开拓更为充分的晋升空间。同时,还需要严守学术规范,严控论文质量,堵死一些人靠论文抄近路达到医术速成的“绿色通道”。总之,要科学合理对待论文,让科研归科研、临床归临床,让一切有为者更体面,才能惠民更多从业者,造福更多患者。

  (刘冉冉)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3版:全国两会·在现场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国两会·热话题
   第A6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7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8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你我3·15维权进行时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A15版:旅游
   第A16版:旅游·揾食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别误读了“父母持证上岗”
“吹哨人”锁紧反垄断治理链条
让“不忙论文”的好医生安心看病
“老人友好型××”应成共识
“不孕不育”进医保需综合考量
换脸技术不可滥用
致敬每一个了不起的“她”
机长乘务长互殴,乘客何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