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语出《资治通鉴》。什么意思呢?凡事从小处着眼,才能干出大事业;能在细微处谨慎,一个人的德行才能显耀。
两句话都在强调“小”。这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智慧。事实上,重小处、重细行、重微末,历来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莫不如此。
如今呢?“尽小”依然重要,依然可贵,依然有着巨大的魅力。看看“剃头昭”的故事就知道了,在番禺区化龙镇潭山村,许豪昭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店铺陈设简单,师傅手艺过人,收费却不过区区数元钱。开店40多年,童叟无欺,价格实惠到让街坊“心疼”;从平时到战“疫”,他组织的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去年,许豪昭荣膺广东省道德模范。
必须承认,“剃头昭”的故事很小。在一座小山村里,开着一家小店,所作的也不过理发这样的小事而已,不轰动,不惊人,很“静态”。但小又如何?正因为小,才更贴近、更暖心。更何况,以小见大,小事中有原则,有人品,有修养。在“剃头昭”的理发店里,利润显然不是他最大的追求。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踏踏实实,才是他店里最动人的“产品”。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小事、细节,往往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更提醒我们,小者大之源,轻者重之端,小事也是“大考”,把小事做好比什么都重要!尤其在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里,再小、再不起眼的事,其实都不小,都很重要。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愿意做大事,做重要的事。相比之下,更重要的其实是眼中有“小事”,是问需于群众。此外,“剃头昭”的理发店开了40年。它也提醒我们,小与大总在相互转化。“小事”,一旦乘以时间的长度、坚守的分量,就会变成大事、动人的事、了不起的事。
小事,也是“大考”。把一件件毫不起眼的小事做好,一直做好。这就是“尽小者大”,这就会有迷人的光彩。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