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盗我文物者,虽狡必惩

  文物犯罪再受关注。近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盗墓用上黑科技》披露,洛阳铲已经淘汰了,如今盗墓团伙在探墓方面很专业,比如探针定位代替洛阳铲,挤压爆破取代人工挖掘,架设摄像头进行反侦查……靠着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以往一个墓葬需要作业一两个月,如今只需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盗掘作业。

  盗有技,反文物犯罪就要技高一筹。好消息是,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委托建设的“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和“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目前已录入万余条涉案信息、采集了近三十个省份数千条被盗(丢失)文物信息,为斩断被盗文物流转路径和追缴海外流失文物提供技术支撑。

  先有盗心再有盗贼。斩断利益链条的发力点在于法律约束,让盗心不敢再起。在去年11月,国家文物局组织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围绕监督检查增设了专章,无疑为保障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释放出强烈的信号。然而伴随着盗墓黑科技的广泛应用,光有法律的顶层设计还远远不够,要有地方配套政策,自上而下做好严惩文物犯罪的无缝衔接;还要有可靠的机制运作,能根据各地文物保护的具体特点实施精准打击;要把精准打击和严厉打击融合起来,解决“国保区一铲子十年,非保区抓住得放”等犯罪行为“同人不同刑”的现实难题。简言之,在新技术加持下,进一步织密法网,重拳出击,为整治文物犯罪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盗文物者灭盗心断妄念。

  生命之花也许会枯萎凋谢,而文物传递的文明之光恒久不灭。正因文物对于国家和民族意义重大,我国考古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破译”它们隐藏的“密码”,文物修复师以匠心和巧手努力重现它们昔日的荣光,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学者南北奔走迁徙上万公里拼上身家性命也要护卫它们“回家”,一代又一代的文保员常年甘于寂寞和清贫陪伴它们。文物作为全体人民的财富,文物安全也是全体人民的责任。斩断罪恶的利益链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不管手段多高明的文物犯罪分子,只要全社会上下一心,练就必惩之技、织就必惩之网,一以贯之,就会令盗文物者闻风丧胆。             (刘冉冉)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生活周刊
   第A16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6版:荟生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亮“典”第一案,为“民法典时代”亮灯
做足广州节日旅游的新成色
别让特权思想摧毁理想信念
养老机构“坑老”,“防”胜于“追”
跨年晚会同质化如何破
盗我文物者,虽狡必惩
降低落户门槛,将改变什么?
直播带货“翻车”,“司机”岂能一走了之?
美丽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