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福 易智康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以粤语、粤菜、粤剧为代表的“粤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纽带作用。广州作为粤文化的源地与枢纽,需要切实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全面持续的文化综合实力提升为重要工作,引领大湾区城市群“软实力”的聚合,全方位加强岭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以“文化兴湾”响应共建人文湾区的战略目标。
历史文脉是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源泉
城市的历史文脉反映了城市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内涵,是城市地方性情感认同的物质与精神传承。广州自古文化繁盛,深厚的历史传承、浓郁的人文气息,在历经商都建立、丝路开辟、近代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广州精神与文化基因。这既是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价值,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源泉所在。
历史城区是体现广州城市文脉的核心区域,见证了广州文化脉络的演变和发展,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创造的空间载体。弘扬广州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等文化品牌,离不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一方面,要推动历史城区的复兴,以“绣花”式微改造的方式修缮历史建筑、改善空间环境、提升公共服务,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为“老城市”注入新的空间活力。另一方面,要彰显广州城市空间特色,延续广州的历史脉络,展现城市的活力与魅力。这是提升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更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必然要求。
提升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四个维度
城市文化凝聚力源于城市的内部认同,体现着城市共同的价值取向、文化认识、历史记忆、行为准则等观念意识。这种共同观念既由教育培养,也受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广州的城市文脉将一代又一代市民的精神情感连结起来,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可感知理解的文化氛围,也是文化教育的场所及最直接的“教材”。因此,提升广州的城市文化凝聚力,有赖于城市文脉的传承,要求整体保护城市的历史建成环境,并重新激活其中丰富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真正地延续街坊生活及历史文化氛围。
城市文化创造力是广州城市文化得以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运用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新的内容生产、产品生产的能力。创造力的形成关键在人,一座具有文化创造力的城市,需要有坚实的教育基础,搭建文化创造的平台,提供孵化创意的空间,形成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广州应该进一步充分发挥千年商都的优势,利用广交会等国际交流基础,推动建立文化产品的转化、集中展示推广平台;通过文化设施的建设,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发展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城市文化吸引力是城市文化从外部被广泛地认可,实质上是外部对一座城市文化特质的共识,并形成对这座城市的向往。一座城市是否吸引人,其体现城市文化的外在形象和内在魅力尤为重要。广州拥有千年传承积淀的历史城区和代表卓越全球城市标准的新城市中轴线,已经形成岭南风貌与国际都会相融合的城市形象。在此基础上,广州应坚持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注重传统岭南文化的当代化演绎,通过创新性、综合性的城市策划运营,向全球展现广州的城市魅力。
城市文化传播力是以城市为文化源地向外部区域辐射传播、形成文化影响的能力。粤港澳大湾区在历史、族群、语言、饮食等方面具有同根性,“粤文化”成为大湾区天然的文化黏合剂,这也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文化基础。凭借开放、开拓的岭南地域精神,讲粤语的华侨遍布全球,而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粤文化更是通过经济活动、文化产品,向全国、全世界传播推广。广州作为粤文化的核心区域与发源地,也意味着是粤文化传播的核心承载,需要义不容辞地担当“文化兴湾”的枢纽角色,全面提升广州城市文化的传播力。
粤文化源地与枢纽建设:提升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路径构想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广州新时期的建设任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需求和文化底蕴优势,广州应在粤文化源地的基础上“出新”,在文化枢纽角色上“出彩”。
粤文化源地“出新”,需要强调文化凝聚力,培育文化创造力。依托岭南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近代、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关键历程中所积累的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精神,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文化精髓,深入挖掘传统建筑、曲艺、民俗、中医药等岭南文化元素的时代内涵和资源价值,用好城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在地化的文化设施,打造凸显岭南深厚文化底蕴的标识地。将历史文化遗产活化打造为文化产业载体,鼓励发展与粤文化相关的文旅、创意产业,培育大湾区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构建岭南文化创新发展中心。
粤文化枢纽“出彩”,需要强调文化吸引力,拓展文化传播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广州需要加强文化领域建设力度,以粤文化为引领,积极承担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并增强文化传播力的拓展渠道与强度,担当“出彩”的文化枢纽角色。广州建设粤文化枢纽,首先应该强化粤文化的中心特质,通过历史城市整体景观形象的塑造,在传承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培育卓越的文化城市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应引领大湾区各城市共建“粤文化网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联系与互动,以南粤古驿道等文化线路串联文化资源,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文化认同。另外,广州需要激发粤文化的“热度”,通过城市文化活动策划,举办展现粤文化的“粤盛事”;借助大湾区强大生产力、产业协作能力,将“粤设计”转化为“粤产品”,把粤文化推送到世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场景当中。
面向未来,广州应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走向世界文化名城,以城市文化空间为基础,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为内涵,传承城市文脉,推动“老城市新活力”的高品质发展;从“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传播力”四个维度出发,通过粤文化源地与枢纽建设,发挥“文化兴湾”引领担当作用,实现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出新出彩”。
(王世福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易智康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