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姨和梁姨介绍小区改造工程进度。
围院管理项目动工后,该小区内一处存在安全隐患的低洼地面已经整饬完毕。
改造完成后,小区里这堵墙将改建成消防逃生通道。
近日,经过和隔壁楼栋住户的多轮协商,海珠区江南中街道紫来社区下田巷1号、2号小区消防逃生疏散通道选址敲定,该小区的围院管理项目终于动工。
过去,该小区没有门禁、监控、照明系统,也没有物业管理公司和保安员、保洁员,小区居民生活很不方便,并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实行围院管理后,该小区将新建保安亭和门禁系统、监控系统,还将新建消防逃生通道,并对小区景观进行提升,进而为小区增颜值、提气质。社工表示,希望通过下田巷小区的成功案例,以点带面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进行围院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区子晴
“三无”小区的烦恼:遇事难解决 外人“随便进”
据了解,下田巷1号、2号小区是典型的无物业管理公司、无业主委员会、无物业维修资金的“三无”小区。“我们甚至还多了‘两无’:无保安、无环卫工。”在该小区居住了大半辈子的住户陈姨调侃说。
她告诉记者,该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距今已经有40多年楼龄。随着岁月更迭,居住在这些老楼中的居民逐渐感到生活不便:老楼的设施老化,没有电梯,供水设备也老化,4楼以上如果不经过加压自来水就上不去,房屋的天台也经常漏水。因为该小区楼房以前是单位宿舍楼,一直没有配备物业管理公司,小区居民一遇到房屋漏水、外墙皮脱落等问题,往往因为没有牵头的人很难办成事。“小区里一共有3栋楼,大约150户,有一半以上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很多老人的子女陆续都搬出去了,对于还住在这里的老人,即便是生活方面遇到很小的问题,解决起来也都不容易。”
陈姨说,在下田巷1号、2号的门口有一道铁门,不过这里没有安装门禁,也没有保安室。快递员送快递到该小区,都只能把快递放在小区一楼的椅子上面。久而久之,椅子上堆满了快递,之前还出现快递被人偷走的情况。由于该小区一直是“完全开放式”,外面的人可以不经过任何阻碍进入。小区一楼的那两张椅子,有时到了晚上10时后还有外面的人坐在上面大声聊天,影响小区居民休息。
梁姨也是该小区的热心住户。她说,最让小区住户们有危机感的是,过去几年间该小区已经先后两次发生火灾。“小区的铁门外面经常有人摆摊卖炒粉、炒面,还有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停在铁门外面,一旦发生火灾,小区的铁门都无法打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小区内公共空间不足,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配电箱下面,而此处是居民日常出入必经之处,安全隐患同样很大。”她告诉记者,这两次火灾让住在该小区的居民深受触动,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如果小区不进行围院管理,这些安全隐患就无法消除。
社工和热心居民打头阵 小区多年管理问题终 “破冰”
陈姨和梁姨都已经年过六旬,但能为街坊们做点好事,两人还是很愿意跑腿的。“本来我们小区是具备围院管理条件的,结果一直没人管,铁门外不时有人乱丢垃圾,脏乱的环境影响生活质量,大家都希望改变。”陈姨说,小区内的路面严重老化,常年积水,老人走在这里容易摔跤。而小区也没有设置门禁、照明灯,居民夜间出入不安全。
早在3年前,街坊们就有了对该小区进行围院管理的想法,但因为没有启动资金一直未能兑现;在火灾发生过后,小区居民们实行围院管理的想法空前一致。见时机成熟,陈姨和梁姨第一时间和海珠区江南中街道的社工进行了沟通。社工林琳告诉他们,江南中街道从去年开始启动“党建引领,善治微光”行动,居民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还可以获得街道一定金额的资助。得知这一消息后,该小区居民们感到很振奋。“有了‘种子资金’,就好办事了。”陈姨说。
陈姨和梁姨挨家挨户去调查了解居民们对于小区围院管理的意见,3栋楼的居民都表示同意,不过对于具体的方案则有分歧:有居民建议在小区门口建一个保安亭,并请一位保安站岗,但这样一来居民们每个月需要支付保安员约6000元工资;有居民建议只在小区门口安装门禁系统,为居民发放出入门禁卡即可,不配备专门的保安员。最终经过住户们的民主协商,选择了不聘请保安的方案。
随后,经过社工找来外面的专业公司进行工程方案报价,对该小区进行围院管理大约需要花费6万元,其中居民自筹4.6万元,街道提供资金支持约1.4万元,平均下来每户需要分摊200多元。“改造资金往往是比较大的问题,一旦钱难凑齐,可能就会把一个好项目给拖黄了。”陈姨介绍,她所在的楼栋因为早前加建电梯获得了10万元的电梯安装补贴,可以用这部分资金来补贴围院费用;但另外两栋楼因为加装电梯较晚,未能获得这部分补贴,而居住在楼中的老人多数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还有不少是独居老人,即便是200多元补贴,有的老人也不太愿意交。
“因为这部分资金没收齐,有两栋楼的围院管理改造计划都暂停了。”梁姨表示,她不忍心看着这么好的民生工程“卡”在几百元的分摊费用上,于是她每天晚上挨家挨户上门做这些老人的思想工作,如果有的老人还是不同意,她就当着老人的面打电话给老人子女,老人的子女一听说小区可以进行围院管理,当即爽快答应出这200多元,资金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谈判半年啃下“硬骨头” 围院管理梦想终实现
不过,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因为小区的铁门是该小区唯一的出入口,无法作为逃生场所使用,所以对该小区进行围院管理后,还需要在小区周围再找一个地方建一道逃生门。经过四处勘察,下田巷小区与隔壁紫来社区18号楼相邻的地方有一堵围墙处可用来建设消防逃生疏散通道。
这堵墙也成为下田巷小区围院改造的“堵点”。在街道居委会和社工牵头下,该小区“善治先锋”居民代表和隔壁居民楼的居民代表进行了协商谈判。但协商过程颇为曲折,隔壁居民楼的居民坚决反对将他们的墙壁凿开一个洞用来建消防逃生通道,因为这样会影响到该楼栋的美观。因为双方意见相持不下,围院改造工程一度停了下来。“如果没有逃生通道,该小区的围院改造方案将无法获得通过,因为无法做到消防安全。”社工林琳说。
她介绍,在帮助居民解决民生难题的过程中,社工和社区居委会干部主动充当“前锋”参与协商,当社工和社区居委会也无法解决时,街道相关职能部门也会出面协调。“街道消防部门去和18号楼进行协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后,18号楼住户终于同意在此处为下田巷小区建设消防逃生通道。”
在啃下这块“硬骨头”后,社工林琳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为了这个项目,她和团队前后奔波了两年时间。“我们当然希望这个项目能成功,毕竟我们和几位热心的阿姨都跑前跑后,还是希望付出能有收获。”林琳说。
按照围院管理施工方案,该小区门口将安装照明和监控系统,还将新建一个保安亭和一套门禁系统,而小区内一处存在安全隐患的低洼区域也将一并进行整饬,并在小区空地补种绿植,提升小区景观水平。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实现小区管理“由乱到治” 望以点带面推广至更多小区
“以前,居民们遇到诸如楼道灯损坏、房屋漏水等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社区帮忙。对于小问题,社区居委会可以请人进行修修补补;但遇到大问题时,社区居委会由于没有经费,也没有专业人员,有时也会力不从心。”社工林琳说,如今通过“街道牵头+社工推动+居民协商”模式,每一个社区民生难题的解决都更顺畅了。
林琳介绍,如今在江南中街道,像下田巷1号、2号这样有围院管理需求的小区还有不少,很多小区居民都希望通过围院管理,实现小区管理“由乱到治”的转变,但由于小区住户意见较难统一,有些围院管理的计划目前仍未能实现。“每个小区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但环境变差、没有牵头人、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缺乏启动资金等问题都是共性。”
林琳告诉记者,很多小区听说下田巷小区实现围院管理后,都希望自家所在的小区也能尽快启动围院管理。接下来,社区也将通过下田巷小区的成功改造案例,以点带面推动更多符合围院管理条件的小区进行升级改造,更好地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