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第A24版: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番禺 专业健身课 送到家门口

肖桂来

本文字数:2937

  石壁街“花姐”巾帼志愿服务队参加党群服务活动。

  番禺节能科技园托育园内,老师与孩子开心玩游戏。

  清晨,毗邻第十五届全运会广州大学城赛区的北亭村已是一片生机盎然。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专业教练志愿者带领村民练习养生八段锦、太极拳等,动作舒缓,呼吸相随,一幅全民健身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真没想到,全运会开到了家门口,连专业的健身课也一起‘送’上了门!感觉身体更舒坦,精气神也足了!”村民梁阿姨语气中难掩喜悦。

  这一暖心场景,源自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北亭村“健运北亭”民生微实事项目的扎实推进,也是番禺区借全运东风、推动健康融入日常的鲜活写照。赛事激情与城市温度在此交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正通过一桩桩“关键小事”落地生根。

  当下,广州市番禺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办赛事”与“办城市”有机融合,扎实推进市委关于将“民生微实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头号工程”的部署,推动群众工作过门槛,进心坎,渡难坎,让一件件民生微实事可感可知、可触可及,在宏大的城市叙事中,镌刻下温暖而坚实的民生印记。

  文、图/肖桂来

  践行“民生为大” 办好民生微实事

  “改造之后,小区路面平了、墙体美了,老人小孩有了更多活动空间,住得安心又踏实,幸福感满满!”在市桥街万丰社区居住了三十多年的苏嘉贤老人由衷感慨。他还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进万丰社区,一幅怀旧文化墙绘唤醒老街记忆,色彩明快的蘑菇亭成了孩子们嬉戏交流的小天地,由居民认捐认养共建的“时光邻里花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据万丰社区党委书记蓝友香介绍,社区通过设立社区慈善基金项目,与34家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联建共建机制,广泛凝聚驻区单位、商家、志愿者和居民成为社区治理“合伙人”。每年动态筹集资金近十万元,超千人次参与社区服务。周末,由旧居委改造而成的“邻里活动中心”人气十足——退休老人在这里活动休闲,少年儿童在此学习成长,年轻人也找到锻炼放松的好去处。

  “用了20多年的电梯,终于光荣‘退役’了!”日前,市桥街康裕社区两台老旧电梯成功实现“以旧换新”。“以前总觉得换电梯是个‘死结’,现在政府补一点、社区牵个头、业主出把力,难题就这么解开了。”社区居民刘阿姨说。

  面对老旧电梯更新中存在的“政策知晓率低、资金筹措难、业主协调难”三大堵点,番禺区创新组建“民微帮帮团”,由区住建局牵头,联合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镇街、社区,构建起三级攻坚网络。经过全面摸排,全区共梳理出2299台“超龄”电梯点位。通过优化维修资金申领流程、推动电梯企业提供团购优惠、协助申报超长期国债补贴等举措,推动番禺更多老旧电梯的换新计划落实实施。那些曾经令人心悸的“咯噔”声,正被平稳运行的嗡鸣声取代——这声音里,承载着千家万户“上上下下”的安心。

  番禺区始终聚焦那些看似细微、却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整合联建共建、社区慈善、志愿服务等多元共治力量,累计推动3300多项民生微实事落地见效,成为番禺区“志愿之城、慈善之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将“国之大者”落实于“民之小事”的最佳注脚。

  创新“1号服务日” 赋能基层微治理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火种番禺展示活动现场,来自石壁街“花姐”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以一段活力洋溢的广场舞,点燃了现场气氛,也舞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全运盛事的期待。这支曾登上央视舞台、以“一村一花”品牌广为人知的队伍,正将她们的细腻与热情,从舞台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日常。

  在番禺区推行的“1号服务日”机制下,像“花姐”这样的党员与志愿者找到了服务群众、扎根社区的“新节奏”。

  每月1日前后,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面对面倾听民声,实打实解决难题。今年国庆中秋期间,150多名“花姐”队员走进广州南站,为往来旅客提供引导与帮助。面对老年人、孕妇等重点人群,她们主动上前搬运行李、贴心陪护,提供“一对一”暖心服务。

  “您可以去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的白云山走走,欣赏‘云山叠翠’的美景,附近就有全运会场馆,到时候还能看一场精彩比赛!”她们不仅是志愿者,更主动担当起全运会的“城市推介官”,用热情介绍传递广州千年商都的文旅魅力。

  今年4月以来,番禺区创新实施村(社区)“1号服务日”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每月1日前后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实现从“等群众上门”到“上群众家门”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1号服务日”活动3900余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26万余人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0多个。

  在钟村街祈福新邨社区,“1号服务日”则演化为更具国际范儿的社区治理模式。该社区党委创新设立“中外‘邻’聚力议事会”,汇聚外籍居民、港澳同胞、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协商。该社区党委书记陈国谊介绍,议事会成员积极加入“民微观察团”,已推动“社区邻里节”“一米菜园”等项目落地,让中外居民在享受社区生活的同时,也融入社区服务和治理,实现“双向奔赴”。

  民生服务促发展 营商环境新名片

  每天清晨,番禺节能科技园里都会出现一道独特而温馨的风景——不少职工带着孩子一起“上班”。“托育园就在公司楼下,有事随时能照应,接送也特别方便,心里很踏实。”刚送完孩子的梓欣妈妈欣慰地表示。

  针对园区企业职工普遍反映的“带娃难、托育贵”问题,番禺东环街与园区携手打造专业托育园,服务时间从早上8点延伸至晚上10点半,精准匹配职工工作节奏,真正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该园区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确定托育场地后,园区还无偿开放1200平方米公共区域,建设沙池、戏水区、游乐场、自然角等儿童活动空间,并设置“爱心妈妈小屋”,定期开设“妈妈课堂”,打造全方位的职工关怀体系。截至目前,该托育园已服务207个职工家庭,其中75名幼儿实现长期入托。

  扎实的民生保障,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最具滋养力的发展土壤。番禺区始终秉持“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把民营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推动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以此吸引人才扎根、增强市场信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内生动力。

  优质的民生服务吸引人才扎根,完善的基础设施助推产业升级,优美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价值——在番禺,这三者正相互促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坐落于石碁镇的浩洋股份,正是这一良性发展的生动见证。今年5月,企业新址启用,迎来了数百名海内外客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优美环境,成为企业递给客商的第一张亮眼名片。“不少客商都对周边环境赞不绝口,这让我们倍感自豪。”浩洋股份企业文化负责人黄少伟感慨道。

  这番景象,得益于石碁村与企业携手打造的“绿美同心园”。曾经的闲置地块,通过村企共建机制焕发新生,一颗镶嵌在产业片区的“绿宝石”园区悄然诞生,不仅重塑了村庄面貌,更优化了产业生态。随着企业蓬勃发展,人气不断聚集,村民创业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如今,“绿美同心园”已从单纯的生态项目,进化为村企共赢的“发展同心圆”,充分印证了优质环境与优质产业可以相得益彰、共同成长。

  民生微实事,看似微小,却关乎大局。站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汇的历史节点,番禺区坚持党建引领,以“1号服务日”机制为抓手,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微实事,书写着惠民生、强治理、促发展的大篇章。如今,全运之光与民生之火交相辉映,一幕幕具体而微的幸福图景,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最温暖、最生动的底色。

  专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A24番禺 专业健身课 送到家门口 肖桂来2025-11-09 2 2025年11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