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长流,文脉深植。广州番禺,这片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岭南沃土,不仅孕育了冼星海、高剑父等巨匠,更将向上向善的基因熔铸于城市血脉。
在广州市番禺区一家寻常餐厅的门口,一张告示温暖了无数人的心:“如果您在广州找工作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可以小声告诉店员:‘要一份2号餐’。不必客气,吃完直接离开就好。”
这份简单的“2号餐”,是默契,是尊重,也是一座城市向上向善的温度。在番禺,善意从不张扬,却处处可感。地铁里默默擦拭水渍的“小孩哥”,扛起水枪为邻居力挽狂澜的“救火哥”,医院里九旬高龄仍以琴声抚慰人心的邬姨……这些平凡人的微光,如涓涓细流,汇聚成这座千年古邑最动人的底色。
如今,广州番禺持续推进文化强区建设,让向上向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在这片土地上,普通人心怀热忱、传递温暖,企业家饱含拼劲、开拓创新,共同书写着有温度、有力量的番禺发展故事。
文、图/肖桂来
微光成炬 善举如星火点亮城市
在番禺,善意以最朴素的方式融入街巷烟火,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号餐”的背后,是退役军人黄展护近十年的坚守。“‘2’就是‘爱’的谐音。”他一边忙着备餐一边解释,“谁都有难处,开口求助不容易。用‘2号餐’这个暗号,能让他们少些尴尬。”这份体贴,源于他初到广州时身陷困境,受同乡一饭之恩的经历。
随着“2号餐”的故事传开,越来越多的爱心餐饮在番禺被“看见”:市桥街的“一元爱心面”已温暖两千多人次,一家潮味汤粉店也为困难人群提供免费餐食;沙湾街的社区食堂为环卫工人、残障人士提供平价餐食;石碁镇永善村的长者免费午餐已送出近40万份,不少受助老人转身成为志愿者。
在地铁车厢里,一个10岁男孩不小心打翻饮料,他蹲下身仔细擦拭,将污渍纸巾紧握手中直到找到垃圾桶。“我怕别人踩到会滑倒!”男孩黄梓腼腆地说。在市桥街头,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摔倒在地,经过此处的初三女学生谢紫奇站了出来,将老人扶起后默默离开。她说:“看到别人有困难,就要搭把手!”这一句句朴素话语背后,是番禺人刻进骨子里的教养。
在番禺区中心医院门诊大厅,90岁的邬品贤老人端坐在钢琴前,指尖流淌出《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从2023年8月底开始,邬姨就成了这里的音乐志愿者。“去做好事,尽力而为”是她的人生信条。右眼视力受损的她,需要把曲谱大大地抄写下来再背熟;老伴过世后,她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危难时刻,番禺人的善更显勇毅。2025年8月,南村镇某小区一高层住宅突发火灾。消防车未到之前,邻居叶金峰已在阳台用水枪压制火势。有着16年党龄的叶金峰说:“我不觉得是英雄,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一位好人,就是一个标杆。近年来,番禺好人好事、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屡屡出圈。在“番禺善举”的感染下,善的“种子”在越来越多人心中生根发芽,向上向善已成为这片城区的温暖底色。
春风化雨 文明实践织就幸福网络
是什么让向上向善在番禺蔚然成风?
走进番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浓厚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占地2.4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场所,集图书馆、纪念馆、展览厅、影剧院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服务群众的温馨港湾。听戏曲、赏歌舞、学广绣、品书香……在这里,文明实践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可及的日常生活。
目前,番禺已建成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广州大学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6个、实践站284个,实现镇(街)、村(社区)全覆盖。这些阵地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城市肌理,让文明之光照亮每个角落。
2025年以来,番禺区依托各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了“禺践文明”主题系列活动——从“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的喜庆活动,到“喜迎十五运 大家一起来”榕树下的温馨启幕,再到“唱响星海”纪念冼星海诞辰120周年合唱展演。全年1800多场活动,吸引超22万人次参与,让群众在丰富的文化供给中涵养向上向善的力量。
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和宣传,让好人文化深入人心。截至目前,番禺区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广东省道德模范1人、广州市道德模范17人,广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10人,以及中国好人17人、广东好人27人、广州好人174人、番禺好人256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共同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番禺的温情还体现在细节之中:广州南站常态化设置“便民服务驿站”,提供免费充电、行李寄存、多语种服务;商圈、景区的“母婴室”“宠物友好区”全覆盖;针对老年群体的智慧服务优化,让不同群体都能感受到关怀;培育注册志愿者20.5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100余个,志愿服务无处不在;打造最优环境、最优服务,让企业唱主角,全心助力企业家、创业者成事成功。
制度创新也为向善番禺注入新活力。2025年,番禺区出台深化“慈善之区”建设实施方案,以“十善30条”行动构建全方位的慈善生态体系。同时,在全国首创“益起付”慈善消费捐智慧实时分账系统,让日常消费成为慈善行为,累计处理慈善消费12.8万笔。科技让善意传递更加便捷、自然。
文脉赓续 千年古邑的精神源流
番禺的向上向善,非无源之水,其精神根脉深植于千年岭南文脉,是由地理环境、历史积淀与人文精神共同汇集的活水。
这片拥有2200多年建县史的岭南古邑,既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也是著名侨乡和广东音乐之乡。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番禺向上向善风尚提供了丰沃土壤。
在传统农耕社会,番禺各地宗族普遍设立“族田”“义仓”,其收入用于助学、济困、养老。沙湾何氏留耕堂自清代雍正七年起,每十年为六十岁以上族人举办“联寿”饮宴,俗称“饮锦宴”。这一敬老传统绵延至今,演变为各村持续举办的敬老宴,温暖不断延伸至更广阔的社区。
番禺向海而立的地理环境,既孕育了敢闯敢拼的开拓精神,亦催生了同舟共济的意识。由此,“由商及善、回馈桑梓”便沉淀为一种文化基因与行动自觉。这份慈善传统绵延不息:从古代乡绅捐建学宫书院,到当代霍英东、何贤等贤达倾力筑桥、建馆、兴医,其善举无不聚焦于乡土,致力于推动家乡前行。
星海精神,更是铸就了番禺人的风骨。作为冼星海的故里,番禺持续打造星海文化品牌,让这份精神薪火相传。冼星海将艺术与生命奉献在国家救亡图存的前线,以音符为枪、旋律作炮,奏响了时代强音。这种顶硬上的担当,激励着一代代番禺人将个人奋斗融入家国情怀,成为这片土地最坚挺的精神脊梁。
“路过星海雕像,就想起‘顶硬上’的号子,这是我们的精神底气。”常去星海公园晨练的陈伯道出了番禺人的心声。
改革开放大潮中,番禺人“敢闯敢试”的品格充分彰显,也塑造了一个持续“向上”、勇立潮头的番禺。从“广东第五虎”崛起,到培育希音、广汽埃安、海大集团等千亿级企业;从“电器一条街”到现代化产业都市集聚区,番禺在“闯”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这里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近七成优质土地投向先进制造业,优质企业“拼船闯世界”,政企同心谋发展,敢闯创新的精神始终没变。
“新一代禺商不仅要坚守实业,更要以回馈社会为价值追求。”番禺电缆集团总经理王骞能说,“扎根番禺,与番禺同频共振,是我们不变的选择。”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广州番禺,如今正将千年文脉转化为现代城市文明的精神内核。当“2号餐”的温暖仍在传递,当星海精神的旋律继续唱响,当企业家与政府“同坐一条板凳”共谋发展……向上向善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番禺动能”,书写着文明与发展共生共荣的新时代篇章。
专题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