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第A5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

第A5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

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方晴、何颖思、王婧、武威、张露、何钻莹、陈文杰

本文字数:4696

  吴萨

  朱向伟

  秦延林

  马显才

  陈娇

  谭家文

  武三中

  摘要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来说既是重大责任,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要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同心协力、稳扎稳打,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要着力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全流程协作,有效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广东要发挥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广大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各类人才的作用。

  学习笔记

  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合作

  吴萨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大湾区办)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来说既是重大责任,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样关于大湾区建设,11月6日,总书记在海南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后指出,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承担好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以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不断开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州创新合作区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巩固提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能级,着力构建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聚焦规则机制“软联通”,统筹推进三批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事项清单,促进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全面推动民生交往交融,进一步为港澳居民来穗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深化区域重大战略联动发展,高质量落实广州与海口战略合作协议,学习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通讯员穗发宣)

  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朱向伟

  广州市人事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既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也让我们对如何以精准服务筑牢人才根基、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感悟。

  回望近年来的人事人才工作实践,我们始终紧扣产业需求、打通服务链条,在实践中探索前行:推动民营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有效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人才服务管理品牌培训班,树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新标杆;持续深化粤黔人才协作,充分释放专业人才新效能。

  这些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服务必须与发展大局同频、与产业需求共振,才能真正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

  接下来,我们要始终把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作为核心任务,紧扣“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部署要求,立足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把人事人才服务做深做细做实;以更“专”的干部培训、更“公”的人事考试、更“优”的人才引育、更“实”的职称评审、更“智”的流动人才公共服务,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继续完善人才发展生态,推动博士后将科研探索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

  面向前沿学科 力争实现突破

  秦延林

  广东工业大学科学研究管理部副处长、教授

  我是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时刻激励着我,让我深受鼓舞。我深切体会到,高校科研人员不仅要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展现担当作为。

  立足本职岗位,我们的奋斗之路仍在继续。

  一要紧扣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广工在高端电子制造等学科群的特色优势,积极推动学科链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协同联动,进一步整合资源,设立交叉研究院,助力打造协同创新的科研高地。

  二要投身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立创新多元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充分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潜能,为建设创新人才集聚与培育高地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要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效能和服务水平,面向海洋前沿学科、人工智能等领域,攻坚技术难题,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形成标志性科技成果。

  身处科研一线,我将继续挺膺担当、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杜清、李成瑶)

  立足湾区舞台 勇担发展使命

  马显才

  广州实验室研究员

  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我长期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从事科研工作,深感肩上的责任与机遇。

  在广州实验室这一高能级平台上,我和团队始终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从1到N”的成果转化。例如,我们正在推进的疫苗研发项目,不仅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是为了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升级。这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为科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积极推动与港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攻关,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共享实验资源、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这种深度融合,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也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未来,我们将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同时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让科研成果惠及社会。此外,我们也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建设,助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高地。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通讯员魏德双)

  加大研发投入 攻坚关键技术

  陈娇

  佳都科技董事长兼执行总裁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也为我们企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负责人,我倍感振奋,更觉责任重大。

  佳都科技深耕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领域多年。我们清晰地看到,大湾区要实现“硬联通”基础上的“软联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比如,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核心技术,正在参与构建跨区域的交通管理系统以及智慧轨道交通网络,目标是让数据多“跑路”,让市民跨区域出行更便捷更高效,这正是通过技术手段助力规则机制“软联通”和“市场一体化”的微观实践。科技创新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也是破除区域壁垒、促进要素高效流动的“金钥匙”。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决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仅自身要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更要主动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顶尖高校、科研机构。我们已经计划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共同面向智慧交通、产业链协同等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把创新成果切实应用到湾区建设的第一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露)

  湾区机遇多多 青年干劲满满

  谭家文

  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副秘书长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在粤港澳大湾区奋斗的我信心十足、干劲满满。从小,我便随父母长期在澳门、内地两地往来,我一直对内地有很深的感情。8年前,我来到内地上学,毕业后选择在广州工作,加入了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这是我事业的开端,也是人生的全新篇章。

  我们中心主要帮助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发展,为港澳青年企业提供一站式创业孵化加速服务。我现在主要负责港澳青年创业项目的落地以及创业社区的运营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港澳青年对内地市场的环境等细节不够了解,我们会为他们详细讲解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优惠政策,还会协助他们打通项目落地的每一个环节,如公司注册、财税规划等。

  目前,我们团队已经服务了数百个港澳青年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汲取青年们的创业经验,这些都成为了我的宝贵财富。在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处处充满机遇。也正是这样,我更加坚定了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初心。

  未来,我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链接各方资源,帮助更多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奋斗事业、成就梦想。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

  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全力抢抓发展机遇

  武三中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是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嘱托。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再一次担当起开路先锋的重任,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全力抢抓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携手港澳两地协力共进,扎实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同时又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其艰巨复杂程度开世界未有之先例。这就决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要解决社会制度、法律体系、行政体制等制度性差异,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提高协同创新效率;又要持续加强城市间发展战略协调,助力推动全域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这就决定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一场需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攻坚战,也是一场需要同心协力、稳扎稳打的持久战;既需要勇立潮头、改革创新的勇气,也需要执着追求、久久为功的韧劲。

  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好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要着力深化粤港澳合作,坚持“硬联通”“软联通”并举,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创造型、引领型、集成型改革,以制度规则创新破除壁垒、激发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各类人才的作用,全面提升全域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市场一体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抓住“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扎实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只有坚持正风肃纪反腐,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打造党性过硬、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才能提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引领形成良好发展环境,凝聚起“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强大力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文杰 图/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牢记总书记嘱托 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 A5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方晴、何颖思、王婧、武威、张露、何钻莹、陈文杰2025-11-09 2 2025年11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