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第A4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

第A4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林晓丽、赵方圆、耿旭静、董业衡、方晴、何颖思、谢绮珊

本文字数:4352

  邱亿通

  霍阳

  黄跃珍

  钟伟彬

  吴丹柯

  穆成

  张立群

  摘要

  广东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抓好对内开放,既促进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又带动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

  学习笔记

  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

  邱亿通

  广州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分管日常工作)、市委金融工委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一级巡视员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我们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倍感振奋,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全市金融系统将坚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把握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我们将时刻谨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认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百千万工程”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我们将牢牢抓住“南沙金融30条”政策出台的重大机遇,聚焦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等方面,以改革开放的拼劲闯劲,努力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我们将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十五五”时期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谋划和落地工作,推进实施金融业倍增计划,加快建设金融强市,为推动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着力构建更为紧密高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霍阳

  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刻认识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核心路径。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对口帮扶协作新篇章。

  下一步,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转入常态化帮扶新阶段,我们将着力构建更为紧密高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对口帮扶协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要强化“双向赋能”理念与实践。保持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优势资源帮扶输出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帮扶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潜力,形成双方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要聚焦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帮扶协作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布局,鼓励引导广东、广州企业积极参与帮扶协作地区产业开发,共建产业园区,探索“飞地经济”等模式,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对接与共享。积极推动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交流,利用广州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通过远程协作、结对共建等方式,助力帮扶协作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当地群众。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保障产业链安全中展现新担当

  黄跃珍

  广州数字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是在收官“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历史节点,再一次为广东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必将极大地振奋全省上下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广州数字科技集团作为一家深耕电子信息产业近70年,并成功实现从先进制造业向数字科技产业转变的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突出科技视角和产业导向,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保障产业链安全中展现新担当。

  一是聚焦公司治理能力,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我们将系统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全面融入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全周期动态评价与“数字画像”机制,精准识别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打通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二是聚焦企业功能定位,推动产业科技发展。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场景为纽带,驱动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三是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实施海外拓展。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智能金融设备、北斗终端、通信装备等拳头产品的出口规模,积极参与当地智慧城市、数字政务等项目,实现技术、产品、服务与标准的整体输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以“闯”的劲头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钟伟彬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商务局党组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意义,更坚定了勇担使命、敢闯敢试的决心。作为深耕南沙自贸试验区一线的工作者,我愈发明晰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

  南沙是多重国家战略的集中承载地,从国家级新区到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再到重大战略性平台,始终以“闯”的劲头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开放是南沙最鲜明的标识、最大的发展优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南沙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牵引,全面深化港澳合作,全力服务支撑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我们将持续强化与港澳联通,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优化青年创业就业支持政策,完善港澳人才职业资格认可体系,厚植粤港澳优质生活圈;聚焦“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发力,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深入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建设国际一流临港经济区,完善航运枢纽功能,壮大临港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绘就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图景。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争当小城市建设试点全省示范

  吴丹柯

  从化区太平镇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将把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体学习贯彻。

  太平镇地处广州五区交界,紧邻中新广州知识城,位于广州“第三轴”活力创新轴北部顶端,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中唯一一个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的中心镇试点。我们将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奋力把试点工作对标做实,争当全省小城市试点标兵,切实做到经济大镇走在前、挑大梁;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协同中新广州知识城对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推动高技术产业园、高埔创智谷两大产业引擎发展壮大;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和引领区建设,系统构建“一轴双核、一带两翼”的空间格局,重点推进太平湖科创龙头总部、流溪国际乡村运动公园等片区项目建设,为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做精做优产业创新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穆成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综合与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信部门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工信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近年来,广州市工信局紧紧锚定“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广州工业投资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4个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持续建强,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接下来,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做深做细产业规划。加快编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五五”规划,聚焦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产业细化赛道,优化举措。二是做精做优产业创新。建强“2+14+N”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做优制造业中试平台,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桥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更好发挥战略性产业集群工作组、产业办和产业专班作用,凝聚各区各部门合力,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

  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十五五”开局打出一个“出色样板”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广东,就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是要狠抓落实的实事,契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高水平的结合和良性互动。我国已明确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从广东来看,必须在扩大市场需求方面,推动广东的开拓创新。在持续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要有效提高政府宏观治理能力,通过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产品投资,有效解决需求问题,显著增加企业订单,有效地激活各类企业的生产和投资。通过扩大市场需求,有效带动居民就业、带动收入上升、带动整体消费……要在这些方面探索广东道路,走出广东的创新点。

  要与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广东要有担当,要挑大梁。应加快建设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比如一小时便捷通行圈、地下综合管廊体系、光纤信息网等等。要在大湾区加快实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同城化。除了硬件体系方面的联通,还要通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改革,深化实现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全流程协作,有效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市场格局。广东要高站位、大格局地扎实行动起来,努力争先作示范,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全国“十五五”的良好开局打出一个“出色样板”。

  要全面升级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十五五”时期强调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改革目标还是围绕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和打造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发展新的生产力动力来自哪里?一个方向是科技创新,另一个方向是改革开放。广东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强化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在这些方面广东要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实践,拿出自己的新首创、新突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牢记总书记嘱托 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 A4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林晓丽、赵方圆、耿旭静、董业衡、方晴、何颖思、谢绮珊2025-11-09 2 2025年11月09日 星期日